中华宗族百家姓:梅氏家族谱录!
梅姓主要源自子姓、姒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商朝末年的梅伯为得姓始祖。
梅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45位。2010年,中国大陆姓氏排名第136位,人口约105万,以安徽、云南、浙江、江西、江苏、河南等地较多,六省梅姓约占中国大陆汉族梅姓人口的74%。
人
口
分
布
宋朝时期,梅姓约有7万3千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排在第一百三十六位。全国梅姓主要集中于安徽,大约占梅姓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北、浙江、河南、广东、江苏等地,从而形成以安徽为中心,沿长江散布的梅姓分布区。
明朝时期,梅姓约有8万7千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五十位。安徽仍为梅姓的第一大省,约占梅姓总人口的22%;其次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江苏、浙江,这五大省约占梅姓总人口的59%。
清朝时期,梅姓人口约有83万,排在第一百五十七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梅姓人口约105万,排在第一百三十六位,以浙江、安徽、云南、浙江等地分布为主。
自宋朝以来的1000多年中,梅姓人口的增加率整体呈下降的态势。浙江逐渐成为梅姓的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梅姓人口的13%。全国梅姓主要分布在浙江、云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这六省大约占梅姓人口的65%;其次分布在湖南、广东、重庆三省市,这三省市占梅姓人口的11%。
沈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梅姓在浙沪、皖苏大部、河南东南、湖北东部、赣闽北部、湖南东北部、云南、贵州大部、广西西端、四川西南、重庆南端、黑龙江东部,
分布率大约为0.12%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3.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0%,居住了大约66%的梅姓人群。
在赣闽中部、湖南北部、贵州东部、广西中西部、重庆大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河南中部、鲁皖苏交界地区、黑龙江西部、吉林东北、辽宁南端,梅姓在人群中分布率大约在0.08-0.12%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0.5%,居住了大约13%的梅姓人群。
得
姓
始
祖
梅伯,商朝末年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后纣王忍无可忍,把梅伯杀了,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寻
根
溯
源
一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太丁之弟梅伯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武王灭商后,封梅伯后裔于梅邑(今安徽怀宁梅城),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封地为姓氏,称梅氏,史称梅氏正宗。
二
源于姒姓,春秋是越王勾践之后封于梅里,以封邑名称为氏,后散居沅湘。
三
源于改姓而来,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①源于百越族,出自南北朝时期百越王梅安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荆楚南蛮民族中的梅氏,汉朝时居于南阳郡宛县一带(今河南南阳),因境内有梅溪河,称梅氏,后大部分融入汉族,少部分流入安南(今越南)。
②源于古越族,出自唐初安南蛮渠梅叔鸾,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梅叔鸾家族是古越族的后裔黎族,因枚埠地区有梅山(今越南河静石河),故为梅氏。
③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满族梅佳氏,祖先为汉族,汉末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后多冠汉姓为梅氏;
满族梅勒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后冠汉姓为梅氏;
满族梅楞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冠汉姓为梅氏;
满族梅赫哩氏,亦称梅赫勒氏,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所冠汉姓为梅氏。
繁
衍
迁
徙
梅姓主要发源于黄梅县(今湖北省与安徽省交界处)、汝南县(今河南省宝丰县)。
先秦时期,梅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梅姓越过长江,南居两湖,西入四川,东南进入浙赣。唐宋时期,梅姓主要活动于安徽,四川、湖北、浙江、河南、江苏等地也有分布。明朝,梅姓以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江苏、浙江等地分布为主。
梅姓在宋元明600年中,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形成了皖赣为中心的态势。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浙江、云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苏、湖南、广东、重庆等地,梅姓有大量分布。
中国大陆地区形成了以江浙、云南、鄂豫为中心的三块梅姓分布区。
郡
望
堂
号
1郡望
一、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辖地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等。东汉时期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
二、宣城郡:西晋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从丹阳郡中分出来置为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辖地包括今繁昌、南陵、青阳、池州、石台、太平、泾县、宁国、广德等。
三、文山州: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胖舸郡,辖地包括今文山、砚山、马关县等。东汉隶牂牁郡,辖地包括今文山、砚山、马关、西畴、麻栗坡等地。
四、北海郡: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今山东昌乐),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
2堂号
一、汉中堂:秦朝梅徽避乱迁陕西汉中,子孙发展后建祠称汉中堂。
二、内江堂:明洪武年间,有梅氏一支迁四川内江,子孙建祠堂称内江堂。
三、麻城堂:两汉时期,梅观颐偕李氏为避王莽之乱,迁湖北麻城,子孙建祠称麻城堂。
四、文山堂:以望立堂,亦称盘龙堂、群舸堂、越寓堂、胖舸堂、马关堂。
五、北海堂:以望立堂,亦称高阳堂。商王朝子姓源出东夷的一支,以北海玄鸟为图腾,封地梅国在青州,地望北海,因建宗祠称北海堂。
六、宣城堂:以望立堂,亦称宣州堂、宛陵堂。宋人梅尧臣,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著有《宛陵集》,世称宛陵先生。
七、汝南堂:以望立堂,亦称上蔡堂、郏州堂、龙山堂。北海堂后裔夏壬祖转封汝南侯,其堂号便是汝南堂。
八、绩学堂:清朝天文学家梅文鼎擅诗文,子孙建祠称绩学堂。
九、尉仙堂:西汉寿春人梅福,官南昌尉,子孙建祠称尉仙堂。
十、太公堂:明朝梅士毅避乱迁贵州遵义府,子孙在綦江太公山定居。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33年),子孙在太公山梁家山建立祠堂,称梅家祠堂。
十一、余庆堂:广西合浦县常乐镇梅屋村梅氏宗祠余庆堂。
宗
族
特
征
1、梅姓历史源远流长。从梅伯到如今,至少也有三千年的历史。
2、宋、明之际,在历史上扬名立万的梅姓人士很多,尤其表现在文坛上,他们大放光芒,备受后世推崇。
3、梅姓人济济多才,从地域上讲,尤以安徽宣城人为最。如《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收录了梅姓人四十七名,其中二十名为安徽宣城人,占到了全体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五。
姓
氏
字
辈
湖北黄梅梅坝:从来定学其继述贤。
湖北黄梅瓦雀坝:师维尚国光立志守端方中后呈先策文章继世昌。
湖北秭归:战廷光祖大云昌德本全才显上邦文明可福宗泽远洪开作曙永传芳。
湖北蕲春、武穴:宇彪卓磷昭法太廷万顺德小宪必魁恭宽信敏。惠永正山崇大梅孟应时春希继光先祖诗书礼乐兴。
湖北黄冈:奉德允镛之鼎世玉斯长顺用在明扬庆绍从嘉锡藻章逢际彦玄宣拱裕增宾辰景晋邦 子日春木文水应斯长顺用在明扬庆绍从嘉锡藻章逢际彦玄宣拱裕增宾辰景晋邦昌 正继应启之钜必明高发。
湖北麻城:锦(怀)治(清)清本光基鉴济枝辉室钜泽业耀至铨法集烈执。
湖北红安:正国时光永承受益应亨传家忠厚远绍绪庆荣华。
湖北松滋:清(潮洋洪淳河深江)培成祖德运启元良远绍宗绪定卜大昌诗书家训忠孝邦光荆楚宝善欧美名扬。
湖北武汉:调襄圣治辅翼乾纲哲人继起厚学克昌。
四川南部:映绍光春宗仕永庭崇文顺治学正昌明殷周修德汉晋伦墩本支湖广徒。
川大:春枝林占家庆盛时玉龙兆瑞含景鸿仪树芳克永万世纯熙。
四川自贡:子元象先国成世文光宣良恭敦后礼师夏绍前贤。
四川万源:学鸿如显树可少本良心。
四川泸县:国占天心顺易读明有书家和大兴发福远寿高初官清民自安松竹为良友富贵永久长。
四川简阳:阳中大应廷圆文方魁贵治世永昌明义和逢充询正道庆太平。
四川修文:万自有朝春荣金品贵文廷在爵禄官宦定安邦。
安徽宣城:法绍单崇道文廷正朝之春王维士学元首选贤时俊秀光明起才能应运齐淳良超盛世经济显昌期。
继述承先志伦常尚慎思安邦仁实本定国善开基瑞兆兰英茂祥兴凤来仪家长延德泽祚永庆洪禧。
安徽含山:学绍广荣先。
安徽合肥:国政平章法律纪纲家道永昌世守伦常。
安徽巢湖:学能光祖德华国占魁名芳清传百世崇本振家声。
安徽庐江:文章成似铁诗礼继家声秀发祥光远千秋合能荣。
安徽铜陵:国占魁名百世传芳远。
安徽宿松:荣德海仕仲春玉以应怀良正永尚起从守景茂开一本承先册宗支世代芳。
江西进贤:继代圣之清执事显君鹰佑希元季仕子伯叔公卿文献宗周发英世本光增锡汝柱朝庭钧沾秉国桢政通民和乐大地进鸿运五福开南岺傲枝先报春。
江西安远:传胜庆寿必德志春梅应尚来居开先世家宏盛定人才国进常招态时代达炳台主泽盐选水考思学古莱。
江西南城:玉松焕秀恭敬惠义文行忠信科弟联芳品节清高。
江西寻乌:田廷以仕玉春梅梓元景梅开承昌盛宏衍佳庆仁韵高声自永林秀远传芳华萼应时泰菁英映日光、斯文辉上国世德焕家邦仁鼎荣宗赞联枝绍书香。
江西麻阳:启廷朝万大仁先芳建天永世齐祥有光裕元耀祖雄德富贵长互心志仕景文明盛南邦。
重庆沙坪坝:春知儒世国应正永家兴祖宗遗泽远富贵德申明学宁维贤定财高虎向成佳学赞柏坤祥顺显朝廷。
重庆渝北:金山天学士盛世地文明瑞现龙会藻福德应升平先春花正放向岭自香清玉树枝含秀长开万代荣巨风识草劲严寒见松心古来华中魁流芳满乾坤。
重庆秀山:先枝单钦文守启大国成友孝长正万具应佐朝廷。
浙江建德:福永宗文仁忠大良应日化国德胜惟康英贤有运圣世传扬祯祥源远诗礼恒敦。
浙江武义:十百千万瑶琼珍厚永澄开启宝寅禄维庆玉容良恭敬尚恺阳正茂有新忠孝礼义纲纪备富贵荣华福寿增祖德易彰显达文明庭阶挺秀蠡斯振。
陕西安康:立本中华国丹书兆吉祥乾坤同日月世德永馨香。
陕西商南:从守景茂开一本承先泽宗支世代芳。
陕西延安:逢有开世凤枝占国林宏华成。
河南邓州:元林大生广文学振甲传三才丰。
河南新野:元林大森光文学振家传三才丰春茂万世永占先。
山东临沂:金堂京修荣华继再翰朝阳。
江苏邳州:纪锡玉作步兆占光瑞德祥多万里明雪。
江苏武进:明照有周广丛德懿。
江苏南京:学德成家继广明世尚宏。
贵州修文:万自有朝春荣金品贵文廷在爵禄官宦定安邦。
贵州镇远、安顺:汝有玉秀德士培泽乃长仁文家永绍戴锡国志光。
广东广州元锡德瑞远耀乃宗友恭忠良万福攸同崇礼尚仁克绳祖武开基创业贻厥孙谋
宗
祠
用
联
梅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中侯苗裔;
汝南望族。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对联典指梅姓的源流和郡望。
郎中三绝;
梅月二清。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诗书画家梅朗中。梅朗中,宣城人,善诗书画,有《画带园集》。下联典指明代进士梅月。梅月,普定人,历官川南道宪副。
仙隐吴市;
诗咏都官。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寿春人梅福。梅福,字子真,官至南昌尉。下联典指北宋诗人梅尧臣。梅尧臣,宣城人,赐进士出身,官至都官员外郎,有《宛陵先生文集》。
浓香满袖;
绩学参微。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官员梅询。梅询,宣城人,进士出身,出任许州知州。下联典指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梅文鼎,宣城人,著书八十多部。
汝南世泽;
双清家声。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对联典指明朝官员梅月。梅月,安顺人,官至川南道副使,民间有“梅月双清”之谣。
浓香满袖;
绩学参微。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朝官员梅询。梅询,喜焚香,以公服罩之而出,坐定拔开,满室浓香。下联典指清朝天文学家梅文鼎。梅文鼎,精历算之学。
宣城逸韵;
吴市清风。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梅询。下联典指梅福。
梅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榕声浮远岫;
石气结寒云。
——梅庚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对联为清代诗书画家梅庚题赠联。梅庚,宣城人,康熙举人,官泰顺知县,善八分书,
作画旷逸有雅韵,工诗,有《天逸阁集》。
汝南家声远;
敦伦世泽长。
对联为安徽宿松梅氏通用联。
梅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词客昌言博学;
诗人少达多穷。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三司户部判官梅询。梅询,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下联典指北宋文学家梅尧臣。
梅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绩学诗文流光远;
经星历算播惠长。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对联典指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梅文鼎,宣城人,有《绩学堂诗文钞》、《中西经星同异考》等。
卅载清明重竹帛;
一生亮节媲梅花。
——王大任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对联为王大任挽梅贻奇撰题联。梅贻奇,天津人。1931年起任清华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7年在台湾新竹创办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
野凫眠岸有闲意;
老树着花无丑枝。
——梅尧臣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对联为北宋文学家梅尧臣《东溪》诗句联。梅尧臣,宣城人。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有《宛陵先生文集》。
香烟篆出平安宅;
烛蕊生成富贵花。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对联为广西合浦县常乐镇梅屋村梅氏宗祠余庆堂联。
梅姓宗祠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祖有遗编,昌言文集、圣俞诗稿;
家无长物,诞生字汇、定九丛书。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对联为安徽省宣州市浦田村梅氏宗祠联。
姓
氏
名
望
梅执礼:北宋,浦江通化(今属兰溪梅),抗金民族英雄,崇宁五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
梅询:北宋,宣城,官员,太常丞、三司户部判官。
梅尧臣:北宋,宣城,文学家,有《宛陵先生文集》。
梅之焕:明代,麻城,诗人、官员,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
梅月:明代,普定卫(今安顺),官员,有“梅月双清之谣”之说。
梅鼎祚:明代,宣城,曲作家,有《青泥莲花记》、《宛雅》等。
梅清:清代,宣城,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
梅庚:清代,宣城,画家、诗人,有《南雅集》、《知我录》等。
梅成:清代,宣城,大臣、天文数学家,官至左都御史。
梅文鼎:清代,宣城,数学家、天文学家,著作主要有《平三角举要》等 。
梅朗中:清代,宣城,画家,有《书带园集》。
梅文鼎:清朝,宣城,天文学家、数学家,有《梅氏历算全书》等 。
梅曾亮:清代,上元(今南京),官员、古文学家,有《柏枧山房文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