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诗歌鉴赏复习之思想感情
教师寄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景一思绪,一句一心语,一诗一情结。 【学习目标】1.能够读懂诗歌大意。2.
学会概括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一(一)咏史诗
1 .历览历史点滴,提出自己观点。 情感 分2 .悲吟古人际遇,暗伤己之情怀。要么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要么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类 3 .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要么托古讽今,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对统治者进行嘲讽;要么以古鉴今, 劝诫统治者莫走老路;要么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对黎民疾苦深表同情 1 .弄清史实。咏史诗具有很强的历史性,鉴赏时首先就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答题 角2 .体会意图。作者的创作,一定有现实的原因,也会有其创作目的。 度 3 .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有以景衬情的,有发表议论的,也有做正反比照或 是侧1 .单纯咏物,表达喜爱或赞美之情。 2 .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那么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 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 (二)咏物诗 面烘托的。另外,引用典故也是咏史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情感 分类 3 .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 4 .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1 .抓住“物”的形象特征。从具体描与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 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 答题 角2 .理解“物”寄托的思想情感。一般来说,咏物诗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往往跟诗人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 人生态度 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有关系。 3 .分析诗的写作技巧。一般来说,从表达方式上是托物言志,从修辞角度看有拟人、比喻,从描写方式上 讲有止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羁旅诗 1 .漂泊天涯的思乡之情。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所见所闻,抒发内心的孤 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情感 分2 .望尽天涯的怀人之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类 3 .羁旅他乡的忧怨悲愤。或凝聚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 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忧怨愤慨之情。 (四)送别诗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3.对友人的抚慰与勉励。 情感 分4.借送别友人说明自己的心志。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又不杂乱无章 1 .要掌握送别诗的结构、写法。一般是即景抒情,开头叙事或写景,然后是抒情表意。就律诗而言,首联 叙事写意;颔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颈联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颔联、颈联或颠倒并说亦 可)尾联说答题 角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度 2 .把握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如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酒、月、阳关、舟、濡桥等。 3 .掌握送别诗的情感内容。见“情感分类”。 (五)爱情闺怨诗 类 1.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表达在宫怨诗中。 情感 分3.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4•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类 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答题 角1 .把握爱情闺怨诗的思想内容。①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②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 寞或对度 丈夫、家人的思念;③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反怨,对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的向往;④表达被 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喻指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2.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 比喻君
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 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指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六)边塞征战诗
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情感 分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4.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类 5.凄苦哀怨的厌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6.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1 .抓住时代特征。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表达国运盛衰的作品。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的。 即使战争艰苦,也壮丽无比;即使出征还戍,也爽朗明快;即使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 开始衰微,边塞诗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几多悲壮、几多忧伤。 到了宋代,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更多地表达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总之,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表现了爱国的主旋律。 答题 角2 .抓住意象特征。 度 边塞诗中有一些特定的意象(景象): 从用品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钱等; 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磺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等。 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鉴赏诗歌时便可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体会不同风格。 边塞诗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等等。 (七)山水田园诗(八)社会讽喻诗
1 .寄情山水的豪放激情。 2 .心物相融的恬淡幽情。或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辉,或以淡泊之语描摹闲淡心境,或表现诗人对自然 的依情感 分恋、追求与热爱,或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或表达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类 3 .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或由灿烂之景引发诗人对山川永恒、人生短暂之叹;或借缥缈凄迷之意境, 透露诗人失意怅惘的心绪;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之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对被贬谪的忧愤; 或借眼前山水,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或借瑰丽壮景、盎然春意,反衬悲时伤世之痛。 1.注意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寓意。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注意通过关键字眼来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4.分析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应注意: 答题 角①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度 ②描写景物的手法,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比照、以小见大、粗笔勾勒和细节描写相结合(也 叫点面结合)以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③既要学会欣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阔景象;也要善于体会诗人观察、捕捉和描摹的细致入微。 情感 分1.表达对劳苦群众艰辛生活的深切同情。2.表达对社会不合理现象或权贵的挖苦或不满。 类 3.表达对统治阶级腐朽、贪婪、残暴的深恶痛绝。4.表达对当权者的讽谏规劝。 答题 角 常见的设问方式 度 1.领会诗人所表现的情感2.关注其采用的表达技巧 L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 .诗歌义义句(联、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3 .结合诗词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4.试比拟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一)看标题(二)看作者(三)看序、注(四)找情感词(寻诗眼、品意象)(五)看末句 【课堂讲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2020年全国卷D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体。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 骚》:“余既滋兰之九噬兮,又树惠之百亩。”比编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 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体。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一一必做题】.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摄山[注]秋夕作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摄山,在今南京市栖霞区。公元1659年,诗人客居南京时,到此游览,有感而作。
> 颈联“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U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 【课后作业——自由选做】[2015 •全国卷I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发临跳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至%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跳: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乌鲁木齐。
L1评价思想感情】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