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 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
Vol.31No.6
Dec.2017
皖北民歌中的皖北民俗文化
张婉侠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合肥 230001
摘 要:民歌产生于山野乡村、城镇聚落,大都传唱于劳动人民之中,能最直接反映出当地的社会民俗。皖北文章从皖北民歌音乐形式及内容题材等方民歌是指产生在安徽淮河以北的乡村及城镇村落群的民歌艺术,面分析其所反映的皖北民俗文化的特点。关键词:皖北;民歌;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1706004905---NorthernAnhuiFolkCultureinNorthernAnhuiFolkSons g
ZHANG Wanxia
(,A,H)DeartmentofMusicnhuiProfessionalColleeofArtefei230001,China pg
:,w,AbstractFolksonshichoriinatefromruralsettlementstownsandvillaesandareoulara -gggpp
,eolemontheworkinreflectthelocalfolkcustomsdirectl.NorthernAnhuifolksonsarethe ppggyg folksonseneratedintownsandvillaesinthenorthofHuaiheRiverinAnhuiProvince.Inthisa -gpgg
,,erinviewofmusicalformsandcontentthefeaturesofnorthernAnhuifolkcultureembodiedin p
northernAnhuifolksonsareexounded. gp
:;;;KewordsnorthernAnhuifolksonfolkloreculture gy
皖北,安徽北部的简称,其地理位置在淮河以北安徽境内,包括阜阳、宿州、亳州、淮北、淮南、蚌埠六市及所辖的县乡;六地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文化特点等有诸多相似之处。淮北平原广袤无垠,淮河文化绚丽多彩。淮北大地上曾孕育出许多优秀的中华文化以及诸多先哲和巨擘,如最具代表的楚汉文化、淮河文化及老子、庄子等代表人物。同时,由于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处,所以多少也掺杂了一些南方文化特点。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赋予了民歌音乐丰富的养料,作为精神文明艺术,它的面世是在其它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基础上诞生的,其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充分反映出了皖北人民的精神、行为及物质文化特质。
一、皖北民歌反映了皖北民俗精神文化的特点
皖北是老庄文化的发祥地,老庄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道法自然观,主张人性复归自然,主张至公精神等。老庄思想在皖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当地的百姓质朴厚道,直爽硬朗;待人明快诚挚,说话铿锵有力、干脆利落;是非分明,敢于抗争;爱家乡,爱生活。
皖北地区最具特色的民歌要属舞歌音乐,其中“花鼓灯”最具代表性。“花鼓灯”的表演形式是载歌
收稿日期:20170912--)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省级重点科研项目(SK2014A444,作者简介:张婉侠(女,安徽合肥人,副教授。1961-)
50
社会科学版)017年12月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
载舞,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舞蹈动感特强,节奏紧促有力,动作韵味十足;速度快捷敏锐,舞姿变换频繁,表演场面炽热欢腾;演员情绪欢快激昂,唱腔粗犷高亢,整个演出气氛堂皇富丽,地方特色浓,郁,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曾被周誉为“东方芭蕾”最具鲜明的地域特
1]
、《、《。代表作有《凤阳歌》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等[色,
皖北小调是近年来出现并趋于成熟的一种传统民间曲艺形式,作品质朴、本色,关注现实生活,真实《(、《(、《(《反映农村现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李玉莲》宿州)摘石榴》五河)小拜年》蚌埠)丰收不忘共
[1]
产党》四句推子(凤台)等是其中的代表作。皖北小调的创始人是阜阳界首市泉阳镇集东行政村人薄
、《、《他在小调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后,还自编、自导、自演了《苦命儿子孬种爹》新编墙头记》父子战士,
、《、《、《泪》押上老婆去》和《疯子娘瘸子爹供儿上大学》穷光蛋闯上海》科学养妈》等戏曲小调和电视
2]
,剧[这些民歌、曲剧更加贴合农村生活,真实反映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其现实主义的风格完美体现了
皖北民风的质朴、实在,个性突出,特色鲜明。
皖北人民的爽朗直率、朴实无华,还表现在对社会不公的勇敢反抗上。1在广阔的皖北9世纪中期,——捻军。这是一场以皖北地区为主,大地,爆发了一场除太平天国运动之外的农民战争—波及豫、鲁、苏、鄂四省,志在推翻清的大规模战争。首领为亳州市涡阳县人张洛行,因捻军主要由穷苦大众组成,所以一即备受百姓拥戴。当时皖北地方的民间歌谣中均有歌颂捻军的民谣,亳州的《、、唱捻军》宿州的《捻子要称王》淮南的《跟着捻子有奔头》等,都表现了人民的反抗以及捻军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而深受百姓拥戴的主题;歌词如:正月里来正月正,日子过的叮噹叮,穷人跟着老乐干,专打楼主和清兵。二月里来龙抬头,咸丰皇帝发了愁,派来花妖千千万,安营扎在南宿州……十二月里来整
[3]
”。老乐见了洪秀全,封了老乐为沃王弟,老乐领俺下淮南。一年,
皖北民歌调式音阶等音乐形式上也最能反映皖北民风的质朴、刚硬、爽朗。从调式色彩来看,皖北宫调式为主要调式,具有明朗、刚劲的色彩特点。徵调式约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宫调式,民歌以徵调式、
特别是小调和舞歌中尤为多见;羽调式较前者次之,商和角调式较少。徵调中常以徵商交替,宫调中常以宫徵交替,明亮而挺拔。总体来看,皖北地区民歌是以汉民族调式音阶之代表-五声音阶为主要形/式,数量约占一半以上;其次1即在五声音阶中加进一或两个偏音,使得3是六声音阶和部分七声音阶,(《(旋律更加棱角分明;另外有少数四声音阶存在。如《凤阳花鼓》凤阳)宫调式五声音阶;李玉莲》宿、《(《(州)王三姐赶集》凤阳)徵调式六声音阶;摘石榴》五河)徵调式七声雅乐音阶等。明亮挺拔的徵、宫很好地表现了皖北人爽直开朗的人文情怀。为主的调式和以五声音阶为主的丰富多彩的音阶形式,
二、皖北民歌反映了皖北民俗行为文化的特点
皖北文化的代表是淮河文化,由于淮河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从历史传承上说,其主要承袭的是自炎黄文化发展、迁延至今的中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吴楚文因而淮河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因此皖北民歌在行为文化方化对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面既表现出粗犷、直率的民风,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态度的真诚与积极,还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并六地之间也稍有不同。且,
皖北处于华北、扬子两个板块的结合处,其中的淮南、淮北两地以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著称。因而、《两地煤矿工人数量较多,两地也就流传着有很多关于歌唱煤矿的民间歌曲,如淮北的《挖煤的汉子》煤、、蚌埠的《拾煤号子》淮南的《英雄的矿工》等。众所周知,煤矿作业大都工作环境差,海里海燕在飞翔》
有煤尘、岩尘、水泥尘等粉尘污染,有高温、噪音等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还冒着瓦斯爆炸的危险。但这些民歌记录的却是虽然这项工作艰苦、有时甚至危险,但讴歌的却是他们不怕艰苦、勇敢面对生活的“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矿工之间相互协作、互相关爱的精神。《矿工安全之歌》唱道:煤矿工人斗自然,日日夜夜忙生产;生产必须讲安全,我对工友劝一劝。我劝矿工要牢记,严守规程莫麻痹;时刻绷紧安全弦,警钟常鸣响耳边。我劝矿工记心间,生产过程莫偷懒;井下生产把心安,着急发慌出危险。我劝
[4]
。歌声中丝毫没有对艰苦劳动矿工莫分心,精神集中别走神;班中家务少纠缠,事事处处想安全……”
第6期 张婉侠:皖北民歌中的皖北民俗文化
51
的畏惧,没有对沉重生活的抱怨,反而是对生活的认真负责,和对待发生危险可能性的积极态度。面对可能出现的危险,他们不是害怕、躲避,而是郑重且认真地提醒着身边的工友注意安全,这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务实的,其行为方式是正确的,值得称赞的!并且,由于矿工生活影响面大,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已经深刻地成为了皖北精神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文化因子,1959年4月淮南矿委宣传部曾编印淮南矿工歌选》一书,其中涉及煤矿工人的歌曲有1曲曲都是充满正能量之作,可见这种了《49首之多,积极向上的生活风貌足以成为皖北人民积极奋斗行为方式的一种代表。
婚丧嫁娶等行为最能体现一地的民风民俗。皖北地区是悠久中原文化的传承地,民俗中行为文化皖北地区婚礼仪式过程格外隆重。对于深受中华几千色彩尤为厚重。婚礼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
年传统文化影响的炎黄子孙来说,在这样庄重的仪式中,每一过程都必须有寓意和讲究,并且不可逾越、“、“、“祖先留下的传统习俗。于是皖北民俗中就有了现在还能看到的如“合八字”择吉日”下聘礼”拜天、“地”闹洞房”等婚礼环节。皖北至今男女双方在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达成婚约共识后,两家人都还以择吉日和合命理,确认命理合适后才下聘礼,然后再准备择会拿着各自的生辰八字到算命先生那里,
日迎亲。在结婚当天,花轿到达新郎家门口后,新娘下轿,旁边的花童会将手中的花生、红枣之类寓意“、“。《生子”幸福”的物事撒向新娘,同时司仪口中会唱《撒帐歌》撒帐歌》皆是七字句,内容都是配合物事用于祝福的话语,只是在歌词用语上皖北六地稍有区别。进入堂中,拜见长辈,行合卺酒仪式时,司仪会唱《观新人歌》之类的歌曲。仪式过后,送入洞房,叔舅家的年轻小伙子或姑娘们会来闹洞房,此时会。下午还有妯娌们用红线为新娘开面的一环,逗趣新人并唱《洞房歌》意味新娘做姑娘的时代即将过去,。从此将成为有夫之妇,即将成为贤妻良母,此时淮北、宿州等地都会唱“开脸歌”或“开面歌”
除“四害”是一场波及全国的群众运动,这一运动在皖北民歌中也有很好的反映,如宿州歌“谣:苍蝇是个害人精,浑身上下是细菌,人们要想不生病,一定要同它作斗争。随身带着蝇拍子,碰见就
[5]82
”“阜阳歌谣:吴乡长,朱,扛着扫帚扫垃圾,干部带头作榜样,消灭四害没要它的命。[5]82
等。问题”
节日也是民俗行为文化表现的重要方面。同一民族,在相同的文化环境下,各地的节日习俗基本一样。皖北因地处华中内陆,传承的主要是中原文化,因此,汉民族的大部分节日歌谣在这里都有传唱,,如,元宵节舞龙耍狮时唱的“节日歌”二月二龙抬头时唱的《二月二》歌,乞巧节的《七夕歌》等;并且皖北六地因地域相邻、省份相同、文化相似,所以传统节日及其习俗都完全相同。而民歌体裁分类上,皖北民使得皖北人民大都运用民歌来直接反映生活,并且更多地将歌谣风的现实主义风格与习俗的质朴无华,
因而号子流行广泛;并因淮河流经皖北的阜阳、蚌埠和淮南三市,在这三市中歌唱与劳动生活紧密结合,
[6]
详见《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安徽卷》中所载。因皖北平原多、山区少,因而皖北淮河船夫的号子最多,
民歌中山歌类民歌较少。其他类型中小调类歌曲较多,情歌又是小调类民歌的主要题材。在歌舞方面,蚌埠是花鼓灯之乡,境内花鼓灯歌曲较为丰富。这些同中有异的情况也体现了皖北民歌题材多样性。
/从节拍节奏以及结构特点等音乐形态方面看,皖北民歌依然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特点,首先是有24、////也有包含三种拍子的变换拍子。其中以2而334、44等各种类型节拍,4为主要节拍形式,4拍比
强弱分明,给人以铿锵有力、干脆利落、明朗果断的较常见的是出现在变换拍子中。劳动号子节奏规整、
感觉,较大程度地区别于南方拖泥带水的缠绵,表现了皖北地区人民爽快明朗的个性。如《两条竹轨长
[[7]7]
、《。其次,//又长》红旗一展哗啦啦》号子有很多是自由的散板、不同于244拍和丰富的节奏型,4[7]
。另外,拍的强弱分明规整,更加舒展而具有歌唱性。如淮河船民《凤凰三点头》独具一格的舞歌节拍
节奏特点也是皖北民歌一大特色,如流行于蚌埠地区的花鼓灯音乐,节拍形式丰富,有二拍子、四拍子等单拍子和复拍子的重音强弱分明;也有含几种拍子的变换拍子,随着舞蹈和鼓点重音变化灵动,丰富多彩。另外,花鼓灯演唱中的锣鼓间奏是一大特色,即两段式结构,中间用锣鼓作为伴奏乐器,以间奏或前。奏的形式出现。或压缩的短促,或延伸的较长,最常见为三小节六拍“匡匡∣令匡一令∣匡0∣”
旋律上皖北民歌也是我行我素、质朴自然的,因为民风民俗的影响,人们说话做事直白简洁,因而导致皖北民歌的旋律多半明亮舒展、刚劲明快、生动干脆,句子清晰而不拖泥带水。音乐上以五声音阶级
52
社会科学版)017年12月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
进加四、五、六度跳进为旋律特点,以重复和变化重复较为常见,单音、音型、句子重复、音调模进或各种变化的重复等为旋律发展手法。其中最具皖北特色的音调之一是七度大跳,小七度上行或下行。这种唱法难度大,一般歌曲中很少使用,而在皖北民歌中却较为常见,因而这种具有浓厚皖北韵味的音调形
[1]
。其次“王三姐赶集》梆子腔”常出现在皖北民歌中,由于皖北阜阳、界成了标志性音调。如凤阳民歌《
临泉一带与河南接壤,所以此地民歌中常有梆子音调出现,也是河南豫剧中常见音调,偏音“变宫”音首、
[7]
、《在旋律中广泛运用,音调棱角分明,铿锵有力,与皖北人耿直、硬朗的个性相符。《摇橹号子》推车号[7]
子》是这种音调的代表。五六十年代家喻户晓的群众歌曲《社员都是向阳花》就是由皖北小调《李玉
《、《、《、《改编而成的。很多民歌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凤阳歌》凤阳花鼓》摘石榴》王三姐赶集》等花鼓莲》
灯歌,畅享大江南北。
三、皖北民歌反映了皖北民俗物质文化的特点
民歌是最接地气的文学题材,其内容最直接地反映了当地物产的种类、风貌。皖北六地均处于淮北平原之中,平川广野是其地貌的主要特征。这种地理环境降水量不算多,以旱作物耕种为主,适合种植甘薯、大豆、烤烟、高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主食是以面食为主,馒头和面条最为常见。所以在这些地“区中,歌颂面食生活的歌谣特别多。如阜阳的《群众生活变化》唱到:改革开放前:早晨拉,晚上拉,一天;:“三顿红芋茶。红芋面,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宿州的《五更小调》月亮一出照高楼,大伙穷人
[8]不自由,提起来叫俺泪花流,有钱人都吃鱼和肉,穷人吃的秫面窝头……”等。建国后,皖北大地开始
实行河网化水利工程改造,大兴修建河流湖泊,并将其水源引入田中,全面实行旱粮改水稻的工程,开始新政大面积种植起水稻粮食。虽然在这些地方处处能听到以旱粮改水稻的工程为主题的赞颂新中国、策和歌颂党的歌谣,但以面食为主食,仍然是当地的饮食习惯。
“炸九子是皖北广为流行的年节风俗。一首流行久远的亳州民歌《年关歌》这样唱道:二十三,祭灶炸九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请对蜡。二十九,装关。二十四,
[9]
”壶酒。年三十,贴门神。到初一,撅着尾巴乱作揖。其中又以亳州的焦炸丸子最有特色。焦炸丸子主
要食材有粉条、鸡蛋、面粉等,做之前将粉条洗净,用热水泡软,加上黄花菜、木耳、香菜等辅料、作料,再用鸡蛋、面粉、淀粉、盐、姜汁、五香粉拌匀,挤成丸子后,放温油锅中小火慢慢炸干丸子中的水分,捞出,等油温升高后,再复炸至丸子酥焦。同时,另备一锅高汤,放上各种作料、辅料,将炸好的丸子趁热倒入
10]
。焦炸丸子的食材和过程典型地反映了皖北民俗物质文化的特点。汤中即可[
“。皖北风俗,二十五,蒸馒头”中的“馒头”皖北大部分地区叫作“馍”过年人们总要忙两件大事,其。枕一般每家要蒸好多锅。过年馍在阜阳等地还有一种特殊的做法,即“枕头馍”中一件是蒸过年的馍,
头馍每个长约1-1.宽约0.厚约0.重约2-6斤,堪称馍中之王。5市尺,5-0.8市尺,3-0.5市尺,其做工甚细,先选用精细白面揉和百遍,然后用铁锅以文火蒸制而成。馍焦金黄,厚达半寸;馍瓣洁白,
11]
。皖北豫东地区层层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润,虽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软。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
枕头馍不仅是过年美食,当地还有过年“送大馍”的传统,一种说法是送馍子女向家中老人表孝心的一种一个大馍送一位老人。寻常人家初二闺女回娘家,一定要带上大馍,和枣花子(一种有枣的小一点方式,
,的馍)俗称送大馍,因此“大馍”也是豫东皖北闺女、女儿的代称。闺女出生时,别人问:生个啥孩?家人,如回答“生个大馍”当地人皆知生的是女儿。由此可见,麦面及大馍在皖北的流行之广,影响之深,意义深远。
”,近些年来,阜阳的一种面食“格拉条”日渐红火起来。“格拉”源自阜阳的方言“也就是搅拌、iela j拌匀的意思。阜阳的格拉条具有浓厚的阜阳特点,原料是小麦面,成品为较粗的面条,色泽金黄,很有嚼头,调制使用的是芝麻酱、豆芽、辣椒油等;等面条捞出盛好后,舀一勺拌酱盖在面条上,自己拌匀后吃,所以叫“格拉”条。格拉条最大的特点在于吃时的氛围。吃格拉条的人群中,有白领淑女,有建筑民工,有富翁老总。大家一大早陆续到来店里,点上一碗格拉条,大口地吃,豪气地吃,一般配上一碗豆芽汤或者面汤冲的鸡蛋汤,放些香菜或荆芥;中餐时再搭配一些卤制的鸡爪、鸭头,绝对的美味,来上一杯一元
第6期 张婉侠:皖北民歌中的皖北民俗文化
53
12]
。这种朴素、钱的散装白酒,这就是阜城人民幸福生活最真实的写照[生动的生活场景被阜阳人刘天
伟填词作曲创作成了一首名为《格拉条之歌》的民歌。歌词这样写道:大清子起床,天上出喽太阳,心情很好,得把肚皮填铇。哪儿我都不去,就吃格拉条子,老哩少哩都说好,好吃哩狠哩狠。老板俺来了,给多放点豆芽子,多搁点辣椒,还有那个芝麻酱,别忘了给俺放。冲上一碗鸡蛋汤,快点快俺弄碗格拉条,
馋哩我哈拉子往下淌。格拉条长格拉条香,一顿不吃肚子里头,急哩慌。格拉条得劲格拉条爽,吃饱点,
喝足嘴一抹,啥都不想。格拉条长格拉条香,远来哩客你们都得尝一尝。格拉条得劲格拉条爽,恁好吃
12]
!的东西,只有搁阜阳[
皖北民歌在反映皖北物质文化方面仍然体现出了多样性的特征。比如在种植农作物方面各地有偏“向,如时宿州大规模生产和种植棉花,歌谣唱道:学先进,赶先进,棉花生产,争取亩产五
[5]23”“百七,北京去见。蚌埠则种大、小麦,歌谣唱道:大麦出穗、小麦打苞,秆粗穗大半人高,风吹[5]100
”麦浪像绿海,一起一伏眯眯笑,好像有话对咱讲,丰收已经到家了。在歌唱地方物产时,不同区域的
不同地方歌唱的作物品种也有所区别,如砀山善种植酥梨,泗县产山芋,怀远的土壤和植物习性有区别,
石榴最出名,这些地方特产都是各地独有的品种,而这些名特产品都体现在地方歌谣上,如《怀远的石:“榴》怀远的石榴真叫美,咬上一口尽甜水,尽甜水,味道佳,远销西欧东南亚,东南亚,华侨多,吃了石榴
①宿州砀山《”《《心欢乐,心欢乐想祖国,天涯游子唱恋歌。梨花海》紫酥梨》走进梨乡》等则更多地是对当
地砀山酥梨的讴歌。
四、结 语
民歌是最接地气的一种百姓之歌,无论中外古今、东西南北,所有国家、民族任一时代的民歌都反映了自己民族在这一时代所拥有的民风民俗,或是地理、气候的不同,或是语言、宗教的变化,或是情感的或是不满的宣泄;有的记载习俗,有的表现行为,有的讴歌美食,有的反映抗争。总之,当地百姓的流露,
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都会毫无保留地反映在民歌中。它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当地百一切自娱活动、
姓的历史、文明及热爱,它们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因此,了解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民歌无疑就是最好的窗口,上述皖北民歌与皖北民风民俗的讨论,就是明证。参考文献:
[]安徽民歌2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00首[M].2009. 戴朝庆.
[]/[:////%E安徽民间小调[2EBOL].20170612].httsbaike.baidu.comitem5%AE%89%E5%BE%AE%E6%B0% 百度百科.--p
/6024357?fr=Aladdin.91%E9%97%B4%E5%B0%8F%E8%B0%83
[]/()[]:////捻军[3EBOL].2011092220170812.httstieba.baidu.com1218818804. 百度贴吧.----pp
[]/[]://////_安全小诗、歌、词类.[4EBOL].20170612.httwww.mka.oranuanart200704anuanartuanchuanwx 煤矿安全网.--pqgqqyg
_663611.html.
[]安徽民歌·第三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5M].1958,9:82. 安徽省群众艺术馆.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安徽卷[6EBOL].2016062020170603.httbook.konfz.com204364513778417 孔夫子旧书网.----pg[]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安徽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7M].1992.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总编辑部.[]宿县民间文学集成·歌谣卷[农村孩子报社,8M].1992,10:18. 宿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
[]/[]:///亳州古代民歌·年关歌[9EBOL].20170709.httwww.doc88.com-9989008150256.html. 道客巴巴.--pp[]/[]:////焦炸丸子[1060百科.EBOL].20170709..httsbaike.so.comdoc4186793-4387318.html. 3--p
[]/:////%E/枕头馍[11EBOL].[20170709]..httsbaike.baidu.comitem6%9E%95%E5%A4%B4%E9%A6%8D 百度百科.--p
6191065?fr=aladdin
[]/()[]:////格拉条之歌[1260百科.EBOL].2014111720170709.httsbaike.so.comdoc8923428-9250314.html. 3----p
(责任编辑 刘 翠)
①
,见蚌埠市文化局文艺志办公室编《蚌埠歌谣集》第51987年8月2号,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