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六年级部编人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小学六年级部编人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来源:年旅网


小学六年级部编人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

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留下了下面的语段。让我们来读一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理解字词)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忆昔去年春(______) A.从前 B.错过 C.傍晚

(2)江边曾会君(______) A.君主 B.君子 C.这里指子期 (3)此曲终兮不复弹(______) A.终于 B.终归 C.结束

[2](提取信息)用“ ”画出最能表现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句子。 [3](问题探究)文中能够说明“此曲终兮不复弹”和“子期不在对谁弹”的原因的句子是( )

A.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B.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D.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4](个性感悟)读了语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与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之”在文言文中多用来代替事物,文中三个带点的“之”字分别指代什么呢?请选择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

A.李子B.李树C.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件事D.小儿

①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_②人问之________③取之,信然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为加点字词选择正确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尝:①吃一点;辨别滋味。②经历;体验。③曾经。 信:①确实。②信用。③随意。④信奉。

(1)尝与诸小儿游(______) (2)取之,信然。(_______)

[3]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由此可以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名著品读。

1 / 7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城铺:城上各自防守的地段),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chǎng),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以上选段出自古典名著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_____。 [2]以上选段就是“三十六计”中的“_____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面语段看,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从书中再找出一个有关孔明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①字稚圭(ɡ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匡(kuānɡ)衡:西汉经学家。②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凿洞。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衡乃穿壁引其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哪则成语故事?(选一选)( ) A.囊萤映雪 B.凿壁借光

[3]你认为匡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 (2)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叫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言文阅读。

嫦娥奔月

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⑤,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

2 / 7

人,常斫⑥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⑦令伐树。

——选自《淮南子》 (注释)

①羿(yì):传说中嫦娥的丈夫,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

④姮(hé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⑤蟾蜍(cháng chú):也叫(há ma)。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癩刺。

⑥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⑦谪(zhé):被处罚。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羿请不死之药 ②常斫之 ③学仙有过 ④过故人庄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濂嗜学

余①幼时即嗜②学。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手自⑤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⑥。录毕,走⑦送之,不敢稍逾约⑧。以是⑨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遍观群书。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注释)①余:我;宋濂自称。②嗜:喜爱。③致:买。④假:借。⑤手自:亲手。⑥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写。⑦走:快跑。⑧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⑨以是:因此。因得:于是能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______ 录毕,走送之。________________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3]用“ ”标出最能表现作者读书勤奋、抄书艰苦的语句。 [4]文中宋濂的事例说明( )。 A.安贫乐道、喜爱读书,是生活的支柱。 B.刻苦学习、诚实守信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C.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D.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是成功的重要基础。

3 / 7

8. 阅读理解。

王戎①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③,诸儿竞走取之,唯④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③折枝:压弯枝条。④唯:只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和词的含义。

①竞:______________ ②信然:____________ [2]借助注释,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田忌①赛马

忌数②与齐诸公子③驰逐④重射⑤。孙子⑥见其马足⑦不甚相远⑧,马有上、中、下辈⑨。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⑩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⑪然⑫四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⑬。及临质⑭,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⑮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⑯,卒得王17千金。

选自《史记》 (注释)

①田忌:战国初期齐国名将。 ②数(shuò):屡次,多次。 ③公子:古代称诸侯的儿子。 ④驰逐:赛马。

⑤重(zhòng)射:下大赌注。

⑥孙子: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bìn)。 ⑦马足:马的脚力。

⑧不甚相远:相差不太远。 ⑨辈:类,等级。

⑩弟:同“第”,但,只管。 ⑪信:相信。 ⑫然:答应。 ⑬逐射千金:下千金打赌。逐射,赌赛。 ⑭临质:临场比赛。质,评判,这里指比赛。 ⑮下驷:下等马,劣等马。下文的“上驷”“中驷”分别指上等马(良马)、中等马。

⑯再胜:两次获胜。 王:指齐王。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打赌) B.君弟重射(弟弟)

4 / 7

C.田忌信然之(相信)

D.而田忌不胜而再胜(两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以君之下驷彼上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田忌赛马的故事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小古文阅读。

华佗巧治

有一郡守①病,能以为其人盛怒则差(chài)②,乃多受其货③,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华佗。郡守子知之、属④使勿逐,守嗔(chēn)恚(huì)⑤,吐黑血数升而愈。

(注)①郡守∶古时候的官名。②差∶同'瘥',病愈。③货∶财物④属∶同'照',嘱咐。(⑤嗔恚∶愤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属使勿逐(________) 吐黑血数升而愈(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邯守果大怒,令人追捉华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句子完成下面的问题。 华佗认为郡守的病怎样才能痊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治好郡守的病,华佗用了什么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华佗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读古文《书戴嵩画牛》,完成题目。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囊玉( ),常以自随。

一日( )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 戴嵩:___________ 拊掌:___________ 股:___________ 谬:_____________

[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这则文言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7

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侃惜谷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③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贼:伤害。③执:抓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见人持(______) (2)人云(______)

[2]以下与“执而鞭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推门而入 B.出淤泥而不染 C.不约而同 D.不劳而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陶侃的做法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注释)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 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

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 D.解元尽处是孙山(尽头) [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 ) A.乡人子; B.孙山。

[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自私自利 D.不通人情 [4]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它是( ) A.任人唯贤 B.同舟共济 C.名落孙山 D.功成名就

1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②其耒(lěi)③而守株,冀④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注释:①株:树桩。 ②释:放下 ③耒(lěi):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④冀:希望。

[1]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1)兔走触株。(a.离开;b.跑) (2)因释其来而守株。(a.于是;b.因为)

[2]下面与“折颈而死”的“而”意思相同的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 B.而身为宋国笑

6 / 7

[3]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