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赴红色圣地传承红色精神

赴红色圣地传承红色精神

来源:年旅网
 赴红色圣地,传承红色精神

我的家乡瑞金是响誉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她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作为一名出自“红都”瑞金的学子,寒假期间我也特地抽出时间再度认真的参观一下瑞金的革命旧址、红色圣地。 光荣的苏区历史为瑞金留下了众多独特的革命旧居旧址和精神遗产。目前,瑞金境内共和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拥有红军广场、“一苏大”会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红井、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这些都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同时,自1995年新华社在瑞金修建革命旧址、续写“红色家谱”以来,到目前已有40多个部委来瑞金寻根问祖,按照修旧如旧、修旧复旧的原则,修建革命旧址,在叶坪、沙洲坝已经成规模较大的国家部委旧群,成为瑞金红色旅游的一大景观。

其中的红井、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都是位于沙洲坝,很巧的是我的母校高中也位于沙洲坝,是以当我步入高一开学时,学校便组织我们徒步参观俩处。红井,之所以称为红井,是苏区时期,毛泽东亲自带领干部群众一起开挖的,它是当时党和苏维埃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历史见证。1950年,瑞金人民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书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示沙洲人民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感激之情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沙洲坝召开,由于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从上海迁到了瑞金,因此,“二苏大会”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临时”两个字就去掉了,正式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二苏大会”还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大纲等决议案和关于国旗、国徽、军旗以及关于确定8月1日为建军节等决定。可以说大礼

堂的历史意义是非常大的。

还有位于瑞金塔下市的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经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评估推荐,国家文物局初审通过,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日前跻身首批79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原名瑞金革命纪念馆,座落在瑞金市象湖镇,占地面积8084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1827平方米。为纪念我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创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第一方面军,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1953年组建了瑞金革命纪念馆筹备处,于1958年开馆,为省、县双重领导的正科级事业机构。1995年,上级批准改为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1996年升格为副处级文博事业单位,并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馆内多是陈列壁画、浮雕,配以2D投影技术,绘声绘色的向观众重现了红军先烈们诸如大柏地战斗场景、活捉张辉瓒、以及中执委开会场景。有这么一组数据一直让我为之自豪,瑞金当年仅24万人口,一共有11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7166名。为支持苏区建设和支援红军北上抗日战略转移,从1932年至1934年,瑞金人民认购了68万元的公债,借出25万担谷子,其中41.5万元公债和捐集的所有粮食无私奉献给了苏维埃政府,长征时存在苏维埃国家银行2600万银元的存款一并用于支持革命。我想这也是另一种红色精神,我觉得,在中共八十年的历史中,可以让中国共产党克服艰难波折奋斗不息,其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险境绝处逢生,直至今日成为东方强国的缘由之一便是红色精神的作用,在八路军的三五九旅是南泥湾精神,在整风运动时是延安精神,在“屯垦戍边”时是北大荒精神,正是这种普遍的红色精神,才使得共产党在当时更加的有战斗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随着《朱德的扁担》、《欧阳海之歌》和《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教育课文,逐渐退出中国的小学语文课本,对于红色精神的传承问题,引起媒介和网络的广泛关注。赞成者认为,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强化和灌输革命观念显得不合时宜;而且,课本是用来学习知识的,不应该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反对者认为: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情怀。红色教育课文所颂扬的时代精神,已经逐渐被下一代淡化和遗忘。而更多的人则认为,传承红色精神固然重要,解决当前党风党纪的问题更是燃眉之急。现实中,许多高喊爱国的官员,却争先恐后地把子女往国外送;许多鼓吹让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人,反而鼓励自家孩子不择手段地升官发财;许多贪污腐化的党员干部,反而是红色精神创造者的后代。难以想象,如果孩子们一边学习红色教育课文,一边对照现实世界,不知道早熟的孩子们会怎样看待红色精神?

其实,无论小学课本中是否需要红色教育,但红色精神是不应该被丢弃的。历史很公正,顺潮流者生,逆潮流者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什么促使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是什么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进不息?答案毫无疑问是:“红色精神”。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

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两弹一星精神……可以说,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象征,是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的根本原因。

或许有人认为,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需要红色精神。但是,每一个时代都会面临不同的困境,人在困境面前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现在,中国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文革击碎了中国旧的道德秩序,物质主义导致了中国的道德滑坡和理想缺失,全球金融危机惊醒了中国的财富梦……,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一种精神支撑,需要树立新的核心价值,确立起新的信仰寄托,寻找新的精神支柱。虽然,红色精神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无论时光如何

变化,人们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燃烧的激情和火热的理想、英雄主义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讲求竞争和理性的现代社会,或许人们的内心世界里更加渴望激情。从这个意义上,红色精神完全可以具有跨越时代的精神品质,完全可以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走向,完全可以具有普世价值的光芒。

当前,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红色精神,可以达到感召、凝聚和净化人心的目的。当然,目前最需要接受红色教育的群体不是小学生,而是继承红色江山的行政官员们。传承红色精神也要与日俱进,当中国在面对新的历史挑战时,红色精神必须被升华后才更符号时代需求,更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我们不能再用因循守旧的方式,强化灌输红色精神。那样,会使人们因为逆反主旋律的心理,而丧失了对真善美的痛感。毕竟,这个时代已经让个体越来越独立,社会的精神整合变得越来越难,未来的核心价值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模糊。但是,我相信,中国能够重新塑造出共有的精神世界,如勤劳善良;中国人能够创造出千年不变的基本价值,如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能够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执政理念,如科学发展观;我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催人奋发的红色精神肯定是中国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之一。

0502110116 杨沐鑫 高分子材料1101

2013.1.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