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二 语 文(《古诗三首》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望岳》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全诗,弄清大意 2、把握主旨、了解手法 3、赏析诗中的重要句子 学习难点:1、把握主旨、了解手法 2、赏析诗中的重要句子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 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 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 ......)
(七)背诵古诗。(齐背)
第二课时《钱塘湖春行》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西湖”这个名字是谁先第一个称呼的吗?是白居易,他曾经写过一首诗:《杭州回舫》(出示屏幕)其中有一句话叫“报与西湖风月知”后人才把她命名为西湖。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对西湖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白居易游西湖的古诗《钱塘湖春行》(板书) 二、读诗
1.朗读这首诗(找一生)
找生评价:字音、节奏、语气、情感 2.听录音注意以上四方面。 3.学生自由朗读
4.学生展示朗读风采:找一生读,找小组读,齐读 三、赏析 (一)、理解诗意
师: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的写景诗,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想不想看到这些画面?想!好,现在大家对照注释理解没局势的意思,不明白的小组讨论交流。
品诗明义 描绘画面 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诗描绘画面,参考句式:
从————中我看到了————。从————中我听到了————。从————中我感受到———— (二)、赏析古诗
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老师把这首诗还原成画面,让大家欣赏一下好不好?现在画面欣赏完了,画面美不美?这首诗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小组合作讨论赏析古诗 1.赏析方法:
(1)赏物像(描绘了什么?) (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 (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2.赏析以前我们先找到作者描绘了初春西湖的哪些景物?找生说。 板书:水、云,莺、燕、花、草
师:赏析这首诗其实就是看作者如何描绘这些景物的?或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3.举例: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处”、“早”写出了初春黄莺还不多,“争”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黄莺竞相飞上枝头欢歌的景象。展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4.小组合作赏析剩下的六句话 (小组抽签展示)
A、水面初平云脚低”:“水初平“意思是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B、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新”写出了初春燕子还不多,用一个“啄”字,描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C、“乱花渐欲迷人眼”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迷人眼”指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
D、“浅草才能没马蹄”:浅草,刚生长出来的草,“没马蹄”既写出了草浅,也侧面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 E、最爱湖东行不足: “最爱” 一词体现出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行不足” 一词表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D、绿杨阴里白沙堤: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师问: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板书:赞美,喜爱) 五、拓展 1.我来鉴赏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第二句话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惊讶、惊喜) ②三四两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赏析。
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描绘出白雪的顽皮可爱。
2.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描写西湖的古诗,同学们喜欢春天和西湖吗?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描写西湖的诗句。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可以记录下来,看一下那个小组积累的多。小组展示。师(出示屏幕) 六、老师的话
这节课是诗人在引领者我们与春天通行,让我们呼吸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人生苦短,春天不容错过,春天不容辜负,同学们要珍惜青春,让你的人生如春天一般绚丽多彩!
第三课时《 登飞来峰 》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是“唐宋家”之一。《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所作,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王安石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志。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2、弄清诗句大意 3、把握全诗主旨
《登飞来峰》这首诗通过描绘飞来峰的传闻之景—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并抒写自己置身山上千寻塔最高层的感受。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 精神。 4、赏析诗句
①“闻说鸡鸣见日升”中“鸡鸣日升”的灿烂图景象征什么?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这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进取精神?
③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也常说“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态度?此诗句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 5、交流 (先组合交流、后组内交流) 6、评价、点拨 7、检测
①《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
③写传闻之景、象征诗人美好前程的句子是: , 。
教学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