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威县葡萄产业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
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属古黄河故道冲积平原区,辖5镇11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22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北省十二五期间果品基地建设重点县。全县面积10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万亩,地势平坦,地力肥沃,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213天,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降水量497.7 毫米,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甘甜,有着葡萄种植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二、主要特点
(一)发展特色突出。威县葡萄种植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了洺州镇张霍寨等多个葡萄种植专业村。目前葡萄种植范围扩展到全县15个乡镇172个行政村。鲜食葡萄种植面积4.58万亩,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的86%,其中挂果面积达3.5万亩,设施葡萄2000亩,年葡萄总产量8300万公斤,年产值2.3亿元。形成了以巨峰、京亚、夏黑、维多利亚等多个优质葡萄品种为主的生产基地,建有10余处葡萄果品批发市场。产品以其果粒大、色泽艳、口感好等特点,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受到消费者喜爱。
(二)政府支持重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葡萄产业发展,把葡萄产业发展列为县域经济一大支柱产业、列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重要内容、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来抓,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县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林业、农业、水务、科技等有关部门一把手及所涉及乡镇的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葡萄产业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
1
林业局长担任,负责葡萄产业的规划、设计等具体工作。在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就产业的区域规划、适地适树、品牌的创立、葡萄无公害基地的建设、葡萄无公害果品认定、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及扶持龙头企业等都作为重点议事日程,并把申请葡萄无公害基地及无公害果品认定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在资金扶持上,每年列入财政预算200万,以及涉农资金捆绑扶持葡萄基地建设。对发展设施葡萄的每亩补贴2000元。
(三)强化科技支撑和组织化程度。2009年威县被确认为国家葡萄技术产业体系示范县,各级专家定期到威县开展科学研究和推广技术成果,为葡萄产业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县拥有林果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5人,成立了5个高级农艺师为骨干的技术小组,全面负责葡萄产业技术指导工作。注重培育龙头,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以促进果农增收和经济林产业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经济林产业协会。注册了20余个葡萄专业合作社,入社果农8000多户,入社面积41000多亩,组织化程度达到90%以上,推动了全县葡萄产业走向专业化、规范化轨道。
(四)市场体系不断壮大。在葡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示范带动,建有10余处葡萄果品批发市场,发展中小型果品冷藏库50余座,果品贮藏能力达到500万公斤以上,从事农资、技术服务的机构、门市达500余家,市场经纪人队伍达1000余人。
(五)综合效益显著。(1)经济效益:丰产地块亩产优质葡萄3500公斤左右,亩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是传统粮棉作物的5-8倍,也是威县种植效益较高的产业。葡萄种植专业村人均纯收入普遍达到1.8万元以上。同时优质葡萄还具有见效快、受益时间长的特点,一年种植、两年管护、三年挂果、四年进入丰产期,受益时间长达20年以上。果
2
品实现错季上市,一年四季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都能吃上新鲜葡萄,效益提高15%-2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2)生态效益:通过葡萄产期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实施,使示范基地灌溉水、化肥与农药用量下降10%-20%,实现鲜食葡萄产业优质、高效、安全的标准化。(3)社会效益:葡萄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增加农村人口就业,同时显著增加种植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六)明确规划目标。根据威县葡萄产业发展实际,制定了《威县2011-2015年葡萄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全县优质葡萄种植面积每年新增8000-10000亩,“十二五”末达到6万亩 ,2020年达到10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的发展目标。在无公害果品认证基础上,积极开展绿色果品认证工作,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