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探析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种种原因,造成其贷款风险较高,体现在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高于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导致其从商业银行融资不足,阻碍了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分析中小企业贷款现状入手,阐述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的成因,提出促进中小企业贷款和强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不良贷款率;信用;抵押品
一、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主要以生产经营规模来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简称《中小企业促进法》)第2条对中小企业做出了规定性定义:“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2003年2月19日,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具体规定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划分各行业中小企业的数据标准。行业不同,中小企业的数据标准也不同,比如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根据这一标准,我国约有99.1%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包括:一是原股东的追加投资或引进新股东投资等股权性融资;二是民间的短期借贷融资;三是商业银行融资;四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后进行IPO融资或再融资。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不考虑IPO融资情况下,以商业银行贷款为渠道融资占比逐步提高,而以所有者投入为渠道融资比例逐步降低。
同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具有以下特点:
1. 企业数量众多,单户资金需求数额相对较小。中小企业一般依靠某一资源或技术上的相对优势,面向某一特定市场或人群销售,具有进入门槛低、经营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涉及面广、规模和数量的多样化等特性。在贷款区分上,商业银行一般以小企业贷款或个人经营性贷款与大中型企业贷款加以区别。此类贷款客户数量多,用款需求时间计划性不强,贷款额从几十万元至几百
万元不等。
2.银行贷款多以不超过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基于风险考虑,银行对中小企业一般不发放项目建设贷款或固定资产贷款,多是根据企业特定的购销合同发放补充企业采购资金不足的流动资金贷款,其贷款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所需资金一般以企业多年所积累的利润或其它融资渠道解决。
3.贷款价格敏感度低。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快,资金运用效率高,一般能接受银行贷款利率的上浮。
4.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中小企业对银行的产品需求包括存贷款、资金结算、票据承兑、贴现、保函、信用证、出口议付和银行卡等,其中贷款涉及到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国内信用证、私营企业主个人财产抵押贷款等,有进口业务的企业还对打包贷款、保理等贸易融资业务提出了需求。
5.商业银行一般要求以抵押方式为贷款担保。对中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一般要求以企业自有资产、股东资产或第三人资产作为贷款担保条件,并且往住要求的是不动产,但大多数的小企业是租赁场所生产经营,或自有固定资产法律手续不完备,也难以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作担保人,多数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
(三)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现状
1.企业贷款风险的衡量
企业贷款风险指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不利影响。企业贷款风险的大小通常用不良贷款率的高低来衡量。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2.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现状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特别是对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相对于大企业而言,还是较高的,体现在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远远高于市场的平均不良贷款率。
图一和图二描述自2003年以来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情况,从图一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03年底的17.9%下降到2010年底的1.1%。当然在2003年初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曾高达26.2%,原因在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长达40多年,大范围的政策性贷款;国有商业银行以政治性而非赢利性作为其经营思想;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以及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对解决此类问题力度不足等。
注:以上数据根据银监会2008年—2010年年报整理,图中的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自2003年我国成立银监会以来,由于其主要目的是加强银行经营风险管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通过对大型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及其他相关的机制体制改革,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迅速下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左右。
相对于商业银行对所有企业的不良贷款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明显偏高,这点从图一和图二的对比可以看出。需要说明的是,大中型企业由于贷款资金的数额较大,所以它们更容易从资金雄厚的商业银行取得贷款;而中小企业由于贷款规模及其他自身的原因,它们贷款来源渠道较分散,因而图一中用的数据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而图二中用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不良贷款率的数据。另外,由于以前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重视不够,所以2007年之前的数据从公开渠道无法得知,图二中的数据从2007年之后开始。以2008年为例,当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4%,而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高达6.0%,尽管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了对小企业贷款风险的防范,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也在逐年下降,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远远低于小企业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2009年和2010年,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5%和3.3%,而同期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只有1.6%和1.1%,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3倍多。
因此,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相对于银行平均贷款风险而言非常高,而相对于银行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风险而言则更高。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较高的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数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多数中小企业虽然在股东构成上符合相关监管要求,但实际上往住是一人或家族控制企业,企业的经营决策集中于一人,存在决策失误、被坑被骗、不依法合规经营、实际控制人非正常身亡等风险,加之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和客户单一、采购和供应渠道窄等因素,使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营周期短,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
(二)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短缺、抗风险能力弱
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开发能力差、产品档次低、管理水平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在生产竞争中经不起原材料及产品价格的波动,产销不对路,经常面临亏损甚至破产的风险,直接影响到银行资金的安全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