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怀来县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模式与对策

怀来县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模式与对策

来源:年旅网
领导笔谈

怀来县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模式与对策■ 程瑞芳

王丽丽

24

葡萄产业化规模种植和葡萄酒加工片区集聚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农业景观和产业基础。怀来县依托葡萄产业链开发乡村旅游,促进葡萄产业与乡村旅游业渗透性、融合性协同发展,乡村服务业与乡村旅游业配套性、关联性协同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带动乡村服务业,形成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乡村产业体系。

一、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的价值功能表现

乡村旅游在本质上是城市消费经济以一种主题化的消费方式与乡村独特的资源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消费行为,是城市休闲消费与乡村资源相结合的一种经济活动,具有乡村空间性、农业文化性和自然生态性。葡萄产业是怀来县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怀来县有着优越的葡萄种植条件和悠久的栽培历史。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27万多亩,栽培品种150多个,有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紫晶葡萄庄园等葡萄加工企业35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各类酒庄、酒堡33家,形成“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庄园式开发”等产业化经营形式。葡萄产业是特定地理空间范畴的乡村资源,依托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具有多元价值功能表现。

(一)葡萄产业要素转化为旅游资源要素,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服务化功能。农业是开发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农作物种植形成的田园景观、村落民俗构成的乡村意象、农产品加工积淀而成的技术工艺与文化创意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怀来县葡萄产业化经营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产业基础和景观支持。葡萄的产业化规模种植和片区集聚所呈现出的农业景象和田园风光,是极具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农业旅游资源,通过旅游规划开发便可形成葡萄种植园农业景观型乡村旅游产品;葡萄加工形成的葡萄酒生产工艺、葡萄酒庄建筑风格以及葡萄酒品鉴活动,是极具文化价值的葡萄酒旅游资源,通过旅游规划开发便可形成葡萄酒庄园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以葡萄种植和葡萄加工为节点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可以有效地促进葡萄产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使葡萄产业由原本的农产品生产转型升级为集农产品生产、农业旅游、文化体验等多功能相融合的综合性产业,有利于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服务化功能。

(二)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促进产业链资源整合及产业关联发展。在葡萄产业链上,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酒销售、葡萄酒消费各环节都蕴含着旅游景观和旅游文化要素。在葡萄种植环节,依托葡萄规模化片区集聚种植农业生产景观,以葡萄为核心吸引物,规划开发葡萄园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推广、葡萄采摘、葡萄展销、乡土餐饮、住宿度假等葡萄休闲旅游业态,形成以葡萄文化为主题的葡萄园农家乐乡村旅游产品;在葡萄酒加工环节,依托葡萄酒庄的葡萄酒生产和窖储景观,以葡萄酒为核心吸引物,规划开发葡萄酒工艺参观、葡萄酒知识推广、葡萄酒品鉴、葡萄酒展销、酒庄餐饮、庄园度假等葡萄酒文化旅游业态,形成葡萄酒庄园乡村旅游产品。依托葡萄种植园和葡萄酒庄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可以形成以葡萄和葡萄酒为关联品的葡萄产业链和产品价值链,带动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酒贸易、葡萄酒消费、葡萄(酒)旅游协同发展,整合产业链资源配置,拓展产业链的长度和宽度,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提高产业关联效应价值。

(三)葡萄(酒)乡村旅游聚集发展,提高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和集群效应。怀来县葡萄种植面积2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6.25%,葡萄加工企业35家,葡萄酒庄酒堡33家,葡萄酒产业年产值超过40亿元,占全县年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2%,呈现集群式发展。依托葡萄产业集群开发乡村旅游,可以在葡萄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衍生培育出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乡村旅游经营主体通常规模小,数量多,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共同的市场战略和共同为游客提供服务而将各经营主体组织起来,形成资源共享与分工协作体系,创造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和创新优势,形成区域旅游品牌,推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动大旅游发展,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从旅游者角度来看,乡村旅游是游客在客源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一种空间活动。正是这种游客的空间移动将乡村地区的一、二、三产业有机联系起来,带动乡村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文化创意、教育科技等服务业的发展和农业衍生品的开发,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转型升级。

二、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模式

基于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需要两个产业条件支撑:一是将葡萄产业要素转化为旅游资源要素,以葡萄和葡萄酒为主题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使葡萄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两个原本独立的产业系统转向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以实现共同演进与融合发展;二是乡村服务业配套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开发带动城乡之间、不同产业之间要素的流动,促进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商贸流通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业等乡村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撑。怀来县葡萄产业化经营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强大产业基础,葡萄种植贡献了田园农业景观,葡萄加工贡献了葡萄酒工艺景观和葡萄酒文化景观;怀来县葡萄产区地热资源丰富,与葡萄酒文化相融合,贡献了葡萄温泉休闲养生旅游景观。

葡萄产业与乡村旅游是渗透性、融合性协同发展,乡村服务业与乡村旅游业是配套性、关联性协同发展,通过产业之间渗透、融合、配套、关联等的协调运作,有利于促进各产业要素及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形成产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及协同演进发展态势。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农兴旅,以旅带农”,是区域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紧密结合,适合于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规模效益较为显著的地区。

怀来县依托葡萄产业链开发乡村旅游三种业态:葡萄园农家乐乡村旅游、葡萄酒庄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和葡萄温泉养生乡村旅游。在鲜食葡萄种植区,以鲜食葡萄产业化规模种植为基础景观,以葡萄园生态旅游为主题,开发“葡萄园风光观赏-科普推广-农事体验-葡萄展销-休闲度假”参与体验型葡萄园农家乐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追求原生态、情感化、参与性旅游消费需求;在酿酒葡萄种植区,通常坐落着不同建筑风格的葡萄酒庄,拥有自己的葡萄种植园和葡萄酒庄品牌,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窖藏、品鉴、展销于一体。以葡萄酒庄为基础景观,以葡萄酒文化旅游为主题,开发“葡萄酒庄观赏—酿酒工艺参观-葡萄酒文化体验-葡萄酒展销-葡萄酒庄园酒店”休闲度假型葡萄酒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追求自然健康、时尚高雅的休闲度假文化旅游需求;在葡萄产区地热资源带上,以葡萄温泉小镇为基础景观,以葡萄温泉保健养生旅游为主题,开发“温泉保健医

疗—葡萄酒保健养生—葡萄温泉度假”保健型葡萄温

泉养生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追求健康生活、休闲养生的旅游消费需求。

三、促进怀来县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的对策(一)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建设,构建以葡萄产业为背景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旅游规划是旅游业的顶层设计。怀来县依托葡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应遵循“原乡规划”思想,在县域、村镇旅游地和旅游景区三个空间尺度上统筹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在县域尺度范围内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全县的旅游产业定位、发展目标、空间结构、交通可达性以及服务设施网络加以引导与政策控制;在村镇尺度上,将葡萄产业特色村镇转化为乡村葡萄旅游地,编制村镇旅游地规划,对其旅游交通、旅游吸引物组合、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服务体系等旅游开发项目进行规划设计,适应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共同需要;在旅游景区尺度上,编制葡萄旅游景区规划,对景区的景观系统、交通系统、标识系统、游客服务系统、建筑和景观工程设计标准、投资控制等景区开发项目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县域、村镇旅游地、旅游景区三个层面的规划建设,形成相配套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二)实施乡村旅游整体营销战略,打造以葡萄和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品牌。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城市。怀来县依托葡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应以北京自驾车休闲旅游为一级客源目标市场。以葡萄和葡萄酒文化为主题树立乡村旅游市场形象,在酿酒葡萄主产区,以葡萄酒文化为核心吸引物,发展葡萄酒庄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在鲜食葡萄产区,以葡萄产业化种植农业景观为核心吸引物,发展葡萄园农家乐乡村旅游;在地热资源分布带,以葡萄温泉为核心吸引物,发展葡萄温泉养生乡村旅游区,形成主题鲜明的葡萄产业乡村旅游集聚区。以政府为主导,提出营销战略,搭建营销平台,进行整体营销宣传推广。

(三)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消费环境。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影响乡村旅游消费环境的主要因素。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应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加强连接村镇旅游地和旅游景区的乡村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形成乡村旅游交通网络,提高乡村旅游交通通达性;二是加强村镇旅游地通讯网络设施建设,推广“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三是推广实施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制定乡村旅游技术服务质量地方标准,规范乡村旅游经营服务行为,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消费环境。

(程瑞芳系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丽丽系河北经贸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 毕顺堂

领导笔谈

25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