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今异义。
虽.
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3.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教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不知其旨也 代词 ,它的 三、句子翻译(译文)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5、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 6、《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尚书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内容理解: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 教 与 学 的关系,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的中心句是 教学相长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2、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 我们实践出真知 的道理。
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4、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5、、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 6、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a.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b.“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们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了。 c.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7、“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
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8、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