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原创]改革开放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原创]改革开放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来源:年旅网
改革开放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一、概述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而金融体制改革既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邓小平同志在1991年视察上海时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满盘皆活。”30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充满了曲折和争议。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使中国的金融业基本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金融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适应了经济高速发展对于金融服务的需要。

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通过从构建新金融体系、开放金融市场、健全宏观的金融调控体系这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的。其改革历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准备和起步阶段(1978-1983年)

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12月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在这个阶段中,金融体系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开始实行金融机构多元化,按产业设置专业银行,出现了以产业分工为主要特征的专业银行机构,打破了传统制度一统天下的组织结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于1979年恢复成立或独立运营,

1

建立了二级银行制度的框架。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业务。1979年,我国恢复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立了国家外汇管理局、信托投资公司。

在此阶段,具有新机构和旧机制并存的特点,在制度变革的发生阶段,新机构和旧机制并存,机构是新的,但制度安排的运行机制基本上是旧机制起支配作用。

2. 转变与探索阶段(1985-1996年)

1985-1996年,我国对金融基本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金融市场建立了初步框架,为迈向市场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此阶段,中央银行制度得到了巩固的巩固。1985年,中央银行体制确立,但货币政策还是具有计划性的,国家对贷款规模进行控制,对利率进行管制。中央银行制度在建立之后不断进行改革调整,并于1995年3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随后又颁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这些法律条文的颁布,奠定了中央银行的重要地位,为中央银行有效发挥作用做出了法律保障。

自此,我国总体上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并存的格局。

3. 调整和充实阶段(1997年至今)

从1997年开始至今,我国金融体系实行以调整和充实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演变。在此阶段中,我国的宏观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传

2

统的短缺经济发展到总量相对过剩、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

我国开始实施金融不良资产剥离,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启动资产证券化。1999年相继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专业优势和特殊的法律地位,通过债务重组、上市、拍卖等市场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回收,以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

我国逐步完善分业监管体系,建立分业监管机制。1992年10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1998年,国务院撤销了证券委,其工作改由证监会承担,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将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职责全部移交给证监会,形成了以证监会为主的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系。

我国加强完善法制建设,防范金融风险。继《中国人民银行法》之后,我国又相继颁布了《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这四部金融基本法律的颁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金融领域欠缺基本法律规范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我国金融法体系的基本框架。

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遵循了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银行、保险、证券业领域出现了大面积合作,混业经营正在悄然成为潮流。

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共有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4家,其他商业银行10家,住房储蓄银行2家,城市商业银行88家,非银行金融机构328家,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191家。这些数字都可以表明,我国的金融服务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3

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果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

1. 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建立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合作、适度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了由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和外汇市场组成的金融市场体系。

2. 金融总量不断增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金融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12月末,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余额为40.34万亿元。

3. 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创新。随着金融业务市场运作机制的逐步构建,金融业务由原先仅有的存、贷、结算扩展到现在复杂的业务结构体系,各种金融衍生品种,如期货、期权等也相继出现。

4.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在货币市场上,近年来同业拆借市场成员范围已扩大到存款类金融机构、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等绝大部分金融机构。

四、我对于改革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认识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4

展。而在此情况下,国家对于金融体制的改革也是迫在眉睫。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我国如何在各方面的博弈中取得有利的地位,这无疑是对于政府的一次巨大的考验。国家需要发展,国家需要改革,而这些又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面对一个刚刚从战火中建立的新生国家来说,面对刚刚经历了10年文革动乱的国家来说,资金成为了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会议,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邓小平,是改变中国命运的领导人,是中国历史的引领者。从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了30多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也进行了30多年,一定会有困难,一定会有波折,但是而今社会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证明了这条道路是正确的选择,历史的脚步是永远向前的,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二十一世纪,我们所面临的是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和多极化并存的世界,从2008年至今的金融危机,无疑又是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次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继续认真思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如《南方周末》所言,中国太大,中国太复杂,无论历史问题的累积,还是现实政治幅员的广阔以及政治变数的无穷组合与升级,都是举世无双的。这样大而复杂的实体,在今天已经没有任何单一的力量能够一下改变。我们的未来别无选择,我们的敌人不是我们身外的黑暗,而是自己内心的黑暗,那就是我们的容易失望,我们的沮丧,我们的缺乏信心、耐心和细心,我们的缺乏坚韧、轻言放弃,乃至自暴自弃。

所以,让所有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吧!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坚强

5

的中华民族将会再次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艰难探索》,许银杰,《时代金融》2011年第8期下旬刊 2.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巫云仙,李震亚,《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

年12月第14卷第4期

3.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发展30年》,人民网 4.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展望》,王佩真,《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8期 5. 《中共中央对金融问题的认识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钟瑛,《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

建设》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