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秦外)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有解析)

秦外)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有解析)

来源:年旅网


2019~2020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秦淮四校(钟英/中华/三中文昌/秦外)

试卷分析 总评:本次秦淮区四校联考,基础部分 27%,古诗文 20%,阅读 23%,作文 30%。除常规的默写、字词,基础部分词性、病句、推荐语等语用知识占据了一定比例。古诗文都以对比阅读方式考查,诗意辨析和字词断句较易,但诗歌手法和文言主旨有一定难度。两篇阅读分别来自课内和名著,尤重人物形象的考查, 其中《西游记》题目考查精细,对学生细读功力有一定要求。 模块 分值 备注 抄写 4 字音字形 4 秋季班课前测 古诗文默写 10 秋季班课前测 基础(27) 语言基础 2 秋季班第十五讲 语言运用 3 期初摸底班 病句修改 4 秋季班第八讲 文意理解 2 古诗讲次均有涉及 古诗(6) 《夜雨寄北》 《霜月》对比阅读 古文(14) 《诫子书》《戒皇族•国朝太宗类 苑》 手法赏析 字词解释 文言断句 句子翻译 文意概括 原因概括 文意理解 人物形象 情节概括 人物形象 内容概括 想象类命题作文 4 4 2 4 4 3 2 6 2 6 4 30 古诗讲次均有涉及 秋季班第二讲 文言讲次均有涉及 文言讲次均有涉及 秋季班第四讲 暑期班第四讲 期末宝典 秋季班第四讲 暑期班第四讲 秋季班第四讲 秋季班作文专题 课内阅读(11) 《纪念白求恩》 名著阅读(12) 《西游记》

作文(30) 《消失的语文书》 1 / 13

一(27 分)

1. 用诗文原句填空。(10 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 (3)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5)________________,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李白《峨眉山月歌》)

(刘禹锡《秋词(其一)》)

(谭嗣同《潼关》)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通过梦境抒发爱国之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样表现思乡之情,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说的是“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说的是“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2.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

(1)沉默 guǎ__________言 (3)附和.__________ 3. 下列选项有错..的一项是(

)(2 分)

(2)大相 jìng__________庭 (4)畏罪潜.__________逃

A.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

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B. 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所以必须在作文中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旨。 C. 在“第一次,我看到一只这么丑的猫”中,“第一” “一”是数词,“次”“只”是

量词。

D. 老师评价小钟的作文“你的描写很生动”,这里“描写”是名词,“生动”是形容词。 小钟和你一起布置班级“读书角”。

4. 你打算写一个正楷字体条幅贴在此处。(4 分)

立学以读书为本

5. 你和小钟按照本期主题“人与动物”为同学们推荐名篇佳作。小钟已经写好《猫》(郑

振铎)的推荐语,请你从《狼》(蒲松龄)和《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中选择一篇写一个推荐语。(3 分)

2 / 13

推荐 《猫》(郑振铎)

这是三个悲伤的故事。作者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更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推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你和小钟一起张贴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发现一个同学的笔记中有错别字和病句,请你修

改。(4 分)

……①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②《论语》对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谓深远。③《论语》在中国,犹如《圣经》在西方。④目前,随着“英语潮”的兴起,却让我们将古代的精华遗忘在了角落。……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活的意思是:学了之后,要反复的再复习,这不是件高兴的事吗?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是这样。 背英语、语文时,要天天巩固,才不会忘记。……

第一段中,有两个病句。

第__________句,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____句,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中,有两个错别字:

“__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3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 7-12 题。(20 分)【古诗阅读】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 / 13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②素娥③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④

【注】①李商隐: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②青女: 即霄玉女,主霜雪的女神。③素娥:即月里的嫦娥。④婵娟:姿态美好。

7. 下列选项中对于这两首诗内容、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夜雨寄北》中“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了太多苦涩与无奈。 B. 《夜雨寄北》中“夜雨涨秋池”的环境,让诗人更感到孤独凄凉。 C. 《霜月》中“霜”“征雁”点明了初秋时节寒凉、萧瑟的环境特点。 D. 《霜月》中“月中霜里斗婵娟”反映了诗人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愿望。

8. 你比较了李商隐的这两首诗,发现都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向小钟具体解释。(4 分)

小钟,李商隐在两首诗中都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明白了吗?

【古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①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②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持③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④。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⑤不可不察也。”

——《戒皇族•国朝太宗类苑》

【注】①却:摒除。②恣:任凭。③持:依,凭借。④吉:吉祥。⑤贼:敌人。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无以广.才__________

(2)不能治.性__________

(3)太宗尝.谓皇属曰__________ (4)乃.可永久富贵__________ 10. 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2 分)

逆 吾 者 是 吾 师 顺 吾 者 是 吾 贼 不 可 不 察 也

4 / 13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己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文章,根据语境填空。(4 分)

小钟与你共同看到了这段文字,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你:我觉得太宗跟诸葛亮有共同的观点,诸葛亮说要“俭以养德”,太宗则具体地...对皇族提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句回答)的要求,食堂里张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是这个意思。

钟:是的。但是两个人告诫后人的目的还是有所区别的。

你:诸葛亮诫子的目的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太宗告诫皇属的目的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钟:哈哈,英雄所见略同。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3-15 题。(11 分)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 / 13

13. 为什么作者要用不同的称呼来称白求恩?(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2 分)

A. 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类比,既颂扬了

白求恩,也教育了全党。

B. 文章写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对待白求恩医生的态度,是侧面描写,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

增强了可信度,更好地表现了白求恩的精神。

C.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只”“一”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与白求恩同志常常

见面的无限惋惜、遗憾之情。

D. 最后一段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情感真挚,极富号召力。 15. 小钟也尝试用比较法进行阅读。他把《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与《朝花夕拾》中的藤

野先生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两人在性格、处事上有相似处,请结合文本帮助他进行简要分析。(6 分)

【链接材料】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藤野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13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17-20 题(12 分)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他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阿傩道:“莫嚷!此是什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捆了两担,八戒与沙僧挑着,却来宝座前叩头,谢了如来,一直出门。逢一位佛祖,拜两拜;见一尊菩萨,拜两拜。又到大门,拜了比丘僧、尼,优婆夷、塞,一一相辞,下山奔路不题。

……

八戒去追赶,见经本落下,遂与行者收拾背着,来见唐僧。唐僧满眼垂泪道:“徒弟呀!这个极乐世界,也还有凶魔欺害哩!”沙僧接了抱着的散经,打开看时,原来雪白,并无半点字迹,慌忙递与三藏道:“师父,这一卷没字。”行者又打开一卷看时,也无字。八戒打开一卷,也无字。三藏叫:“通打开来看看。”卷卷俱是白纸。长老短叹长吁的道:“我东土人果是没福!似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么敢见唐王!诳君之罪,诚不容诛也!”行者早已知之,对唐僧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快回去告在如来之前,问他掯财作弊之罪。”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来!”四众急急回山,无好步,忙忙又转上雷音。不多时,到于山门之外,众皆拱手相迎,笑道:“圣僧是换经来的?”三藏点头称谢。众金刚也不阻挡,让他进去,直至大雄殿前。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昧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迦叶,快将有字的真经,各部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选自《西游记》,中华书局 2018 年 1 月版)

16. 选文省略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7. 唐僧的“垂泪”之言让我们看到唐僧_____________的一面。(2 分)

18. 看到行者告状时的言语,你联想到行者初见佛祖时的话语:“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

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你对行者前后言语的变化产生了思考,你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7 / 13

19. 小钟对佛祖的话语产生了疑问,他问你:“佛祖是真的要卖经吗?”请给出你的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三(30 分)

20. 小钟课间休息回来,发现自己摆在桌上的语文书不见了……请以“消失的语文书”为题,

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一篇文章。(30 分)

要求:(1)不少于 550 字。(2)文中不得透露个人或学校的真实信息。

8 / 13

2019~2020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

秦淮区

1. 【答案】(1)影入平羌江水流 (2)便引诗情到碧霄 (3)山入潼关不解平

(4)遥怜故园菊 (5)油蛉在这里低唱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不知何处吹芦管;归雁洛阳边;小桥流水人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要求必背的古诗文、文章的背诵熟练程度及对古诗文的理解程度。这些句子在学而思秋季班的课前测以及期中期末复习课中已经反复出现,需要考生达到背诵熟练的同时也要着重记忆一些易写错的字。平时除了对于古文的理解与积累、背诵,也要注意对诗歌的意义和情感掌握。

2. 【答案】(1)寡 (2)径 (3)hè qián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在学而思秋季课程大多以课前检测的形式出现过。针对这类必考题型,除了课上练习,学生平时要进行分类积累和复习。遵循“记少不记多”“记特殊不记普通”的原则来高效记忆。

3. 【答案】B

【解析】B 项,围绕中心是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围绕中心的方式有很多种,开门见山只是其中一种,所以“必须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旨”的说法太过绝对。

4. 【答案】立学以读书为本

【解析】抄写题需注意对于字体的要求,书写尽量整洁规范、符合字体特征,字形居中,有起行顿收的笔锋,尽可能美观。

5. 【答案】示例 1。《狼》:这是一个屠夫与狼机智搏斗的故事。作者描写了屠夫如何在

狼的步步紧逼之下与之周旋、斗智斗勇,并最终战胜狼的故事。文中对狼的贪婪狡猾以及屠夫的勇敢机智做出了细致的描写,最终得出了在人类的智慧面前禽兽的诡诈不值一提的结论,同时也借此鼓励人们要勇敢地与恶势力作斗争,大快人心,也引人深思。示例 2《动物笑谈》: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发生的一些趣事。他以朋友般的视角、幽默温情的笔调对小动物们的古灵精怪、聪明可爱进行了细腻的观察与刻画。其中大篇幅记叙黄鹦鹉的趣事,体现出了作者对鹦鹉的怜爱、亲近,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认真地思考着我们与动物的相处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内文章的掌握程度以及语言概括的能力。需要在给出的范例的基 础上,分析其他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主旨情感,并说明它的优点。 6. 【答案】

② 《论语》对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④ 目前,随着“英语潮”的兴起,我们将古代的精华遗忘在了角落。……(或)目前,“英语潮”的兴起却让我们将古代的精华遗忘在了角落。……

9 / 13

“悦”改为“说” “活”改为“话”【解析】

第②句属于语义不当,在“不可谓”后加入“不”,形成双重否定。第④句属于缺失主语,可以将“随着”或“却”任意去掉一个。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以及课内字形的掌握。病句和字形是初中学习的基础与重点,也是学而思的期中期末复习课以及每节课的课前测中的重点考查内容。考生在平时应该养成积累错字并反复动笔复习的习惯,并且积累常见的病句类型。

7. 【答案】C

【解析】从“霜月”“无蝉”可以看出此时不是“初秋时节”而是“深秋时节”。 8. 【答案】在《夜雨寄北》中,妻子寄来的家书,以及巴山的夜雨使秋水涨满水塘,是眼

前实景,而作者想象的与家人剪烛夜话则是虚写。在《霜月》中,蝉声消退,雁群当空,楼高接水,这是诗人眼前实景,而诗人想象的青女、嫦娥在月宫中争奇斗艳的景象则是虚写。两首诗中,实写都写眼前无奈、凄凉,虚写都写愿望的美好、温暖,虚实结合、相互对比,体现了作者在现实中的痛苦与彷徨,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手法,在学而思秋季十五讲复习课中讲过这类诗歌手法。由于本题已经点出手法,所以只需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即可,难度较低。

9. 【答案】(1)增长 (2)修养 (3)曾经 (4)才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考查内容在学而思秋季课程中全部出现过,也是课本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属于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内字词牢固掌握,并且养成时常复习的习惯。

10. 【答案】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顺从我的人是我的老师,顺从我的人是伤害我的人,(我)不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不难看出,这个句子前面是“逆吾者”“顺吾者”两个相同句式的短句,这样工整的对句,一般不会连在一起读。从意思看也完全相反,应该从中间断开。“不可不察也”是说对这两种人或事情的态度,跟前面的判断语气又有不同,应该再断一次。

11. 【答案】(1)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不能达

到远大目标。

(2)你们不要轻视别人的缺点,不要凭借自己的长处而骄傲。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不要写错别字。第一句话出自课内,在学而思秋季第二讲中详讲了《诫子书》;第二句中“汝”属于课内出现的词汇,“汝等”意为“你们”,“勿”意为“不要”,“鄙”可

10 / 13

以用组词法解释为“鄙薄”或者“轻视”的意思,“短”与“长”属于形容词作名词,翻译为“短处”和“长处”。

12. 【答案】(1)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2)修身养性,培养品德,成为君子 (3)保住荣华富贵、权势地位,得到善终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一空需要从原文中找到太宗对皇属“节俭”方面“具体”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太宗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不能写上去的。“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这一句的大意是每一件衣服、每一顿饭都是辛劳得来的,应该珍惜。第二空《诫子书》中诸葛亮希望儿子能够培养品德成为一个君子,来自关键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第三空来自原文“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可以看出太宗希望皇属修身养性是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和钱财地位,并不为自身修养。

13. 【答案】“白求恩同志”是作为共产党员来说的,体现对他的认同;“白求恩”是转述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自然而亲切;“白求恩医生”是从他从事医疗工作的职业来说的,肯定他作为医生的尽职尽责。三种称呼突出了白求恩和中国人民的亲密无间,以及他共产主义战士的身份,表达了对其精神的认同、赞扬。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题目要求通过人物称呼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这类题目需要找到对应称呼的含义,然后分析其背后的缘由。“白求恩”是前线回来的人转述的称呼,是自然而亲切的叫法,可以看出他与人们的亲切关系。“白求恩医生”是对他职业身份的肯定,表现了他专业认真、为人民服务的品质。“白求恩同志”则是从意识形态的高度,肯定白求恩的共产主义者身份和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14. 【答案】A

【解析】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和少数人“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并不是类比而是对比。类比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对比修辞曾经在学而思秋季课第五讲人物描写手法赏析时有详细讲解。

15. 【答案】①两人性格上都真诚热情,没有民族偏见:藤野先生帮中国留学生鲁迅修改讲

义;白求恩更是不远万里来中国,救治伤员,“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②两人处事工作都认真严谨、精益求精:藤野先生认真批改讲义,纠正鲁迅错误的血管图细节;白求恩“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对比分析。题目要求分析藤野先生和白求恩在性格和处事上的共同之处,可以将其定义为人物形象分析。这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某个特点对应的事件、行为加以概括,或引用原文句子加以说明。藤野先生关心异国学生鲁迅,课后

11 / 13

帮助他修改讲义,白求恩救治异国百姓,都可以看出他们没有偏见的热诚之心。在两人教师和医生的职业生涯中,藤野先生纠正鲁迅的血管图,白求恩一生以救治病人为志业,能看出两人的认真、严谨、精益求精。

16. 【答案】燃灯古佛派白雄尊者抢师徒四人的无字经书,使之散落,让他们发现了经书无

字,迫使他们回来取有字真经。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西游记》内容情节概括。本段文字出现在《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师徒取得无字经书,后又返回雷音寺取得有字经书。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信息是燃灯古佛看透了师徒四人带走的是无字经书,担心东土众僧不懂,所以派白雄尊者抢回经书,在打斗过程中,经书散落,师徒四人得以发现经书无字。这个小细节对学生细读文章,情节记忆的要求比较高。

17. 【答案】软弱、怯懦

【解析】这个题目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唐僧取得无字经书后哭着埋怨“有凶魔欺害”,能看出唐僧软弱(怯懦)、无能的一面。唐僧的形象在学而思秋季课第九、十讲中曾有过总结。

18. 【答案】孙悟空取经之前出口猖狂粗暴,体现了他冲动、桀骜不驯,反抗一切权威的特

点。取经之后,孙悟空说话做事变得更斯文有条理,体现了他性格更稳重、成熟,懂得利用规则来惩奸除恶。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这道题目要求学生通过人物语言的变化来总结其形象的变化。给出的句子里,孙悟空取经之前说话冲动不加思考,句里行间有猖狂之气,可以体现孙悟空此时的桀骜不驯和粗鲁。取经之后,与之前的冲动愤怒相比,孙悟空说话做事更有逻辑和条理,能体现他性格的成熟和稳重。

19. 【答案】不是。原因示例:佛祖之所以没有阻拦两位使者,是想要师徒四人历经取经的

坎坷,让师徒四人明白取经之不易。同时,也是要借此表达东土民众没有佛心,过于世俗,将无字经书给师徒四人,有激励他们传扬佛法之意。佛祖并未收取巨额金钱,可见“卖经”得钱并不是本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甚至整本书来思考。这里师徒四人在取经之后又经历了这一曲折,其实是与前几十回劫难相呼应的,构成了师徒四人不断克服艰难修得正果的历程,可以视为一种考验,也能体现历经苦难才能实现梦想的道理。此外,佛祖在笑答的话中只是象征性地收取钱物,在最后又补说东土之人并不能了解真经的内涵,可以看出,佛祖认为东土民众佛心不慧,也有激励师徒四人宣扬佛法的意思在。

20. 【解析】本次作文是一篇命题的想象作文。“消失的语文书”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圈

画“语文书”和“消失”这个两个关键词。“语文书”代表的是什么形象?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消失”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思考清楚这些问题,是构思一个完整故事的

12 / 13

前提。从题目给出的这个句子中,也能获得一些信息,如“小钟”这个第三人称用词,帮助我们确定了故事的关键人物或是主人公。“语文书”和“课间休息”这些字眼暗示这个故事可以从学校生活出发,甚至和语文课堂、语文知识息息相关。当然,与严格要求主题的题目不一样,这些信息不是限制性的而是一个提示。比如,学校生活这个要素启发我们可以书写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或发生的故事,进而动用想象编织奇幻的情节。语文书这个要素,又从另外的方向提供文章可选择的侧重点,比如语文书中的人物、作者,都可以成为考生写作素材。在出题人给定的要素基础上,学生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想象,将各个方面的主题与“语文书”“消失”联结起来。比如,从文化立意出发,可以写语文书消失,方块字变成了历史遗迹中的砖石,来写南京的遗迹和文化;从社会时事的角度出发,写一写语文书和电子设备的“世纪大战”,探讨它们如何挤占我们的珍贵时间;也可以写因为不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于是语文书愤然出走……有无数立意角度可以选择,但学生需要尤其注意,在写作之前,一定要有“唯一且鲜明”的立意,在文章的末尾或关键位置,将这个核心立意表达出来。这也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最好能拿出时间来列一个提纲,将文章的开头、主体、结尾,主体部分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清晰地排列出来,以免在写作的时候发生偏题、跑题,详略不当或收束不住的问题。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