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众说纷纭话江南 江南到底在哪里?

众说纷纭话江南 江南到底在哪里?

来源:年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角阅读 ■地理■ 众说纷纭话江南 江南到底在气象学者说:江南是梅雨 在气象学者眼中,江南是个具有一致气候 处,“江南”也一样。本文试从气象学角度讨论 特点的地域,这个地域比人们惯常认为的“江 这种意义上的江南,并称之为“气象学大江 南”要广大,可称之为“大江南”。这一地域的主 南”。 要气候特点是:春雨、梅雨、伏旱,以及冬季的 我认为,气象学“大江南”地区的主要气候 阴沉细雨和阴冷。其范围是淮河以南,南岭以 特点是,春雨、梅雨、伏旱,以及冬季的阴沉细 北,大约东经110度以东的地区,以及台 雨和阴冷。其范围是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大约 湾省的最北端。 东经110度以东的地区,以及省的最 最狭义的江南,也许是指苏南、浙北及其 北端。 附近地区,也就是“乾隆下江南”,或宋王安石 南岭不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水系 “春风叉绿江南岸”的江南,或范围更大一些的 的地形分水岭,也是本文“大江南”气候区和华 古代地区名(省、路、道),等等。不过,这些主要 南气候区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地理、气候意 是行政意义上的江南。因为,从自然角度划定 义。 的“地区”应该具有不同于周围地区的特殊之 在冬春季节中,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地理■ guang jiao yue du 广角阅读 不是全 地理上和东江中下游地区的平 常被迫在南岭北坡停滞;北上的南方 量虽然略逊于华南沿海地区,暖空气则在越过南岭之后被停滞在 丘陵有较明显的差别;此外,在夏 国雨量最多的,但这种梅雨季节却是 原、北坡的冷空气抬升,从而水汽凝结, 使南岭以北广大地区冬春阴沉多雨, 成为了世界同纬度冬季气温最低的 地区(高原除外),以及春季中我国大 面积最多雨的地区。春雨是“大江南” 全国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全世界也只 有东亚(包括韩国最南部和日本南 季中。此线以东主要受太平洋夏季风 影响,而以西则主要受印度洋夏季风 影响。太平洋夏季风造成的主要季节 部)才有这样的特殊季节。 副热带高压继续北上,盛夏时控 是梅雨和伏旱。此线以西,局部地区 制了大江南地区,这就是汉代崔实在 虽然仍会受到伏旱(四川盆地东南 风)云起,旱魃深欢喜”的时节。大江 部),但都已经没有梅雨了。 地区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唐代杜牧 《农家谚》中的“舶棹风(太平洋夏季 部)或伏旱边缘的影响(贵州最东 《清明》诗中就有“清明时节雨纷纷, 又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 雨中”等吟咏。和春季中“大江南”对 比最显著的地方是淮河以北的华北, 那里“十年九春旱”,旱到“下雨就是 下粮食”。所以淮河是我国春季中晴 雨最鲜明的分界线。 到了初夏(6月中下旬及前后), 大江南就会进入它所特有的梅雨季 路上行人欲断魂”;他的《江南春》中 南地区变成了全国最闷热、大面积最 把长江作为江南的地理北界无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长江并 高温的地区。人们吃不好、睡不好,过 可非议,一 个夏天要瘦掉好几斤肉,俗称“疰 非气候学上的一条分界线。实际上,夏”。甚至连久经酷热的吴(苏南)牛, 江南这种春雨、梅雨、伏旱等特殊气 并不止于长江,而是一直向北扩 看见月亮也会热得气喘起来(原来它 候,把月亮错认为了是太阳)。成语“吴牛 展到了淮河。淮河以北,一年中只有 盛夏不到2个月的雨季,而以南一年 喘月”说的就是这件事。而此时岭南 则因受副热带高压以南的台风等热 带天气系统影响,盛夏多雨,高温天 气反而减少,例如最高气温35℃以 上的热日,广州年平均只有5.2天, 而长沙反多达29.9天。 . 中只有盛夏才是真正的旱季。淮河南 北两侧不仅气候差异对比鲜明,变化 的梯度也很陡急。 节(此时正值梅子黄熟)。这是由于太 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上时,南方 的暖湿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 遇产生锋面雨造成的。此时“黄梅时 “大江南”冬季的阴冷和夏季的 伏旱酷热,使这里成为了世界同纬 甚至世界上人体感觉最为冬冷夏 大江南的西界大致在东经110 度、 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 度附近。因为该线以西乃黔、滇等西 热的地区。秀《约客》),梅雨季节中“大江南”雨 南山区,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在自然 地理学者说:江南是丘陵 在地理学者眼中,长江以南有一 大片丘陵地区,区域的北面是地面宽 广低平 起伏不大的长江中游平原; 讨论江南丘陵之前,首先要知道 大,坡度较陡。两者的差别不在于绝 山地和丘陵是如何区分的。山地和丘 对高度的大小,而在于相对高度和形 陵都属于一种高于海平面的隆起地 态上的不同。海拔500米以上,相对 高度100米以上的称为山地。而相对 东部和东北部是长江和浙闽独流入 貌类型。它们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 海水系的分水岭;西部经武陵山和雪 峰山与云贵高原相连接;南部与南岭 山地相邻。尽管区域内也镶嵌着一些 山地,但大体上是以相对高度小于 100米的丘陵为主。因地江南 岸,又与长江水系有直接关联,所以, 被统称为“江南丘陵”。 在自然地理学者眼中,“江南”首 先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有关“江南” 的描述,最多的可能要在“江南丘陵” 的概念里寻找了。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角阅读 guang jiao yue du ■地理■ 高度一般小于100米,分布比较不规 中国地理》。这本书后来翻译成多种 被统称为江南丘陵,也就是一般地理 则,切割得更破碎的则称丘陵。实际 外文,其中并没有明确标明江南丘陵。 常识中的江南丘陵。江南丘陵的上述 上,我国的丘陵分布在不同的海拔高 度上,从海拔loo米以下的沿海平原 到海拔4OOO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都有 丘陵的踪影。在同一个区域内,丘陵 和山地有时是交错分布的,很难截然 把它们分开。因此,一个区域究竟是 属于山地区还是丘陵区,只能按照这 个区域内丘陵和山地所占的比例大 在 世纪50年代以后的有关 概念和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是由地貌 中国区域自然地理的著作和一些自 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天目山以 西、贵州高原以东低山丘陵的总称, 120。,包括湘、赣两省中南部和浙 西、皖南地区的大片低山和丘陵,海 拔多在200—600米之间。它还可以 单元衍生而来的一个自然地理单元 江南丘陵作为一个综合自然地 理区,除了都以丘陵地形为主外。还 盆地众多。盆地多分布于山丘间,一 般呈长条形,长轴方向以东北一西南 向居多。规模不等,一般宽约2o_ 0 然地理的辞书中,江南丘陵通常指长 名称。这是一种广义的理解。 介于北纬25。一31。,东经110o一 有许多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如红色 小来大体决定 江南丘陵邃个名称究竟始于何 进一步分为湘西丘陵、湘中丘陵、赣 公里,长可达数百公里。盆地内一般 时?作为一个区域韵概念又是何时最 西丘陵、赣东丘陵、皖南丘陵、宁镇丘 有辐合水系,稍大河流往往穿过一个 先使用的?・我手头上的材料有距今 陵等几部分。这个区域的北面是地面 或几个盆地。著名盆地有:江西吉 72年前黄秉维先生在丁文江、翁文 宽广低平、起伏不大的长江中游平 安——泰和盆地、赣州盆地,湖南衡 阳盆地、长沙盆地、株洲盆地等,均为 灏先生的指导下编撰的《中国地理》 原,东部和东北部是长江和浙闽独流 和《中国地理长编》的部分手稿。在 人海水系的分水岭。西部经武陵山和 区内农业发达地区。红层丘陵为红色 《中国地理・下册》中有“江南山丘区” 雪峰山与云贵高原相连接,界线比较 盆地主要地貌类型。丘陵坡度平缓, 一章。因同时还列有东南沿海区、两 清晰。南部与南岭山地之间,界线相 形状浑圆,相对高度一般在一二百米 左右,有“丹霞”地貌和“方山”地貌分 广丘陵地、云南高原、贵州高原等章 对比较模糊。尽管区域内也镶嵌着一 但大体上是以相对高度小于 布。此外,岩性坚硬的岩体形成了东 节,因此,江南山丘区的范围无疑应该 些山地,00米的丘陵为主。因地江南 北一西南向排列的陡峻雄伟山地,如 是在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以及南 1所以, 岭以北。1951年,褚绍唐著有一本《新 岸,又与长江水系有直接关联,黄山、衡山等。 历史学者说:江南是沿革 在历史学者眼中,江南是中国一个 极为特殊的地区,“江南”一语所指称的 地域范围自古以来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近代以来,江南指的是镇江以东的江苏 南部及浙江北部地区,更加狭义的范 围,则仅指太湖流域。但在古代,江南一 南全部。当时江南的范围很大,南界直 到南岭一线。正因为江南主要指湖南、 湖北之地,所以王莽时改夷道县(今湖 北宜都县)为江南县。先秦及秦汉时期, 江南地区气候湿热异常,生产方式原 始,经济相对落后,人民仅得温饱,北方 人对江南视为畏途。 相对于湖南、湖北而言,今皖南、苏 词的涵盖面却辽阔得多。 江南是中国一个极为特殊的地区, “江南”一语所指称的地域范围自古以 南一带在秦汉时期则以“江东”称谓。之 来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近代以来,江南 所以称作江东,是因为长江在今芜湖至 指的是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及浙江北 部地区,更加狭义的范围,则仅指太湖 辽阔得多。 南京间为西南南一东北北走向,这段河 道在秦汉三国时期是长江两岸来往的重 往东,而不是向南,视此段长江两岸为东 以芜湖、南京一线以东为江东地区了。 流域。但在古代,江南一词的涵盖面却 要通道,因而从中原地区来的人视渡江为 在秦汉时期,江南主要指的是今长 西岸,而不是南北岸。推而广之,自然就 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今湖北南部和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地理■ guang jiao yue du 广角阅读 今天的苏州自先秦以后即称吴, 东汉末年,孙权割据江东建立吴国, 因此江东又常用以指吴国。同时,按 古来的习惯,面对江源,又可称江两 岸为左右岸,因此江东在魏晋以后又 习称江左。魏晋以后,与江南、江左并 行的还有“江表”一词,意为长江以外 地区。这显然是从北方人的角度来称 呼的。 汉代人视江南已比先秦及秦人 多诗词以之为题,歌之咏之,。‘‘望江 下游及淮水中游以南地区。东晋南朝 宽泛了,包括今天的江西及安徽、江 南”、“忆江南”、“江南好”等更是成为 以后,扬州范围逐渐缩小,最后只局 苏南部。这时候,江南的概念大于江 了词牌的名称。但是,即使在唐代,江 限于长江以南的今苏南、浙西之地。 东,说江南可以概江东了。到了南北 南一语的用法,也常常超出长江以南 而扬州的治所自三国东吴以后一直 朝隋代,江南一词已多用来代替江东 的范围。今天意义上的江南,在唐代 位于今南京市不变。由于长期以来扬 与江左。 仍常用江东来表示。 州地区主体在江南,而其治所又是江 由于两汉时,江南主要指洞庭湖 两宋时期,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 南最大的城市,所以江南扬州的概念 南北地区,而这一地区又属荆州的范 及浙江全境被划为两浙路,这就是后 根深蒂固。隋开皇六年(586年),将 围,所以东汉人又含糊地以江南指荆 来江南地区的核心。明代以后,两浙 扬州迁往江北,并以江都(今扬州)为 州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包括北距长江 很远的襄阳。到了隋代,江南也被用 路的经济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其 治所,这时的扬州虽在江北,代表的 却仍是江南文化。唐朝以后,扬州经 来作为《禹贡》扬州的同义词。此时江 中又以苏、松、常、嘉、湖五府(今苏州 市、上海市、常州市、嘉兴市及湖州 济十分繁荣,与成都并肩在全国处于 南其实还有江汉以南、江淮以南的含 义。直至唐初,地跨长江南北的荆州 市,亦即相当于整个太湖流域)最为 遥遥领先的地位,时人因有“扬一益 以及位于江北岸的江陵仍被看作江 富庶,这一片地区就是最狭义的江南 二”之称。也因此,唐代大部分歌咏江 南。这说明,在习惯上,江南的北界并 地区的范围。从这时起,江南已经不 南的诗词竟都是描写扬州的。 不以长江为限。 止是地理区域,更是经济区域的概念 明清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名副 了。上述五府再加上镇江府和杭州 其实的江南地区,无论在农业生产或 较确切的江南概念到唐代才最 府,也曾被学者看成一体,称为“东南 是手工业、商业方面都已超过扬州。 终形成。唐太宗贞观元年(733年)以 山川形便原则分天下为十道时,江南 财赋重地”。然而,镇江、杭州两府的 但直到清代前期,扬州因为控扼运河 税粮远逊于其他五府,且杭州在太湖 的重要地位和盐业的兴盛,经济优势 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自湖南 流域之外,镇江则近代以来被排除在 西部迤东直至海滨,这是秦汉以来最 并未尽失,在文化心理方面依然维持 江南以外,所以清代晚期以后,七府 名副其实的江南地区。由于江南道地 江南的地位。清代后期,尤其近代以 域过于广袤,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并提的情况就少见了。 来,扬州地位一落千丈,无复昔日荣 自唐代以后,位于江北的扬州始 华,于是便不被当成江南看待了。 (733年)时,又把它分成江南东道、 江南西道和黔中道三部分。唐后期,江 终被当成江南来看待,直到清代初 不但扬州不被当成江南,甚至连 南西道又一分为二,西部置湖南道,东 年,扬州还是属于江南的范畴。清人 累镇江也被看成江北了。因为镇江与 部仍称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这就是 费轩曾作《寄江南》词120首,皆言扬 扬州同操江淮官话,而镇江以东的苏 州事。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有深刻 今天湖南、江西两省省名的起源。 南与浙江都使用吴语。在文化心理方 江南地区的繁盛富庶在唐代就 原因的。 面,吴语区和江南地区变成了具有同 已出现,所以唐人描绘宁夏平原的风 扬州之名首见《禹贡》:“淮海惟 等意义的概念。江南经济的繁荣,使 光时,早已用上“塞北江南”一词了。 扬州”,大致指的是淮水以南,东面临 吴语地位上升,而江淮官话则受到歧 江南一语在唐代已脍炙人口,因而许 海的地域。汉代以后采用扬州作为监 视。所以,受心理因素影响,镇江也就 察区和行政区的名称,所指则是长江 被当成江北来看待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角阅读 guallg jiao yue du ■地理■ 经济学者说:江南是财赋 江南,无疑是近世以来中国经济 最为繁荣的地区。 东汉以后,南方的大土地所有制保持 西、浙东、宣歙、福建4个观察使辖 着直线上升之势。西晋末年永嘉之 区。其中的浙西,完全吻合了以后人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史记》, 乱,使大批北方人民流迁南方,给江 们对于江南的印象,包括今天的苏 曾述及传说中的舜死后,“葬于江南 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当 州、松江、嘉兴、湖州、常州的全部及 九疑”;司马迁在《史记》中还说,江南 地的生产力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尤其 镇江、杭州的各一部分。那时,江南最 是“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而且 起来了。更为可贵的是,江南不像北 因地广人稀,其经济生活的基本方式 是冶铁业,在3世纪以后大大地发展 确切的含义是指长江以南地区。该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又是一个地卑下湿、“丈夫早夭”的险 方那样长期饱受战争的摧残和各族 易曾有诗云:区的繁盛富庶,已然十分显著。自居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地。这里所言的“江南”,实在太浮泛 人民内迁的扰乱,这里农村的发展和 区,即今湖北南部和湖南全部;当然, 的江西、安徽及江苏南部地区。 江南较有规模的人为经济开发, 了,主要指的是长江中游以南的地 变迁是较为平静式的。从此,江南开 他讲的是江南的优美风光。韩愈则不 唐王朝的赋税 始从司马迁描绘的令人畏惧之地,逐 同,他深刻地认识到,但江南的明确概念,晚至唐代才 居十之”,不过其范围是指江淮 算形成。贞观元年(627年),根据自 以南、南岭以北的整个东南地区。 北宋为了财政的管理方便,  在汉代人的心目中,江南还包括今天 渐变为人们向往的天堂。重地已在江南,全国赋税比重“江南 其实在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当时存在 然山川形势,唐王朝将全国分为十个 的王朝和地区政权,给江南的民 道,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 全国以“路”为区域,每个路设转运 这是 使,负责征收和转输各地的财赋。至 生带来了意外的好处。原因呢?从3 南,自湖南西部以东直至海滨, 道三年(997年),天下被分为l5路。 世纪以来,中国的南北有很长一段时 秦汉以来最为名副其实的江南地区。间处于状态。江南的地方割据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又被 唐代的江南东道在此时被分为两浙 福建路、江南东路。江南东路已与 权,为了拓展自身的实力,大力兴修 细分为江南东、西两道和黔中道3个 路、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加紧经济开发。 部分;后来,江南东道又被细分为浙 后世俗称的江南地区基本无涉;两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地理一 guang jiao yue du 广角阅读 国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且备受国 路则包容了以后江南的核心地域,相 江南经济区,严格地说是长江三角洲 当于今天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及浙 经济区,事实上已经初步形成,而且 家依重。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也承  江全境。当时人说,太湖平原的苏州、 这个经济区当时是以苏、杭为中心城 认:“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常州、湖州、秀州(即嘉兴),是宋王朝 足”的说法。 ’ 市的,构成了都会、府县城、乡镇等多 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 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 了不同的认识,他认为:上海赋税甲 浙江一省。 的粮仓,所以还有所谓“苏湖熟,天下 级层次的市场网络。 江南社会经济地位在全国的奠 康之乱后,宋室南渡,大量移民南迁, 僚士大夫以及皇亲宗族,都避居江 南。这些都给江南的发展带来了绝佳 的社会政治条件,而且在南宋以后, 江南的农业仍得到了持续发展。 至迟在明代,太湖周边的苏州、 松江、常州、嘉兴、湖州诸府地区,已 经形成为一个有着内在经济联系和 共同点的区域整体,官方文书和私人 府。栽桑养蚕比粮食生产在农家经营 时期几乎已是尺寸之堤必种桑树,富 上海人叶梦珠又有 江南是鱼米之乡,也是丝绸之 也。”到清代前期,定,南宋应当说是一大关键时期。靖 中占据了更多的比重。湖州府在明清 于天下;苏州一个府的赋税额就高于 包括众多的富商大贾、文人墨客、官 家大户因田地辽阔,广种桑麻,桑麻 城乡民众,大多以纺织为生。而松江、 尽管清代前期的“江南”,在官方 的江南省,即今天江苏、安徽两 “江南”,则越来越明确地转指长江以 南的浙西、吴或三吴地区。 总之,江南长期是中国经济史上 收入甚高。当时人就说苏州、嘉兴的 政书中大多指的是当时行政区划中 太仓地区的致富依靠,主要是元代以 江以北的地区,但是,经济意义上的 来兴盛的棉织业。在经济生活繁荣的 前提下,社会风俗变得相当奢华,甚 至有“家家效缙绅之饰,人人修命妇 之容”的说法。 苏、松、常、嘉、湖五府地区,在明 最为重要的区域,千余年来的发展使 得江南形成了人文、自然诸方面具有 著述中往往以五府乃至七府(加上镇 清两代被列入了“江南”经常性的表 共同特性的区域,其核心就是人们熟 江、杭州)并称该地区。因此,最早的 述对象,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在全 知的太湖平原。 诗人说:江南是“江南” 中文学者眼中的“江南”,是一个 表示方位或地域的词,历代文献中不 乏它的身影。文人是词语使用的模范 和标准,他们笔下的“江南”代表了同。 历代文人笔下的“江南”告诉我们,它 所表示的地域,两千年来经历了由西 去来,江南有人忆。”等。 然而“地域”是由封闭曲线圈定 的具有特定历史文化的区域,因此, 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并非都称“江南”, 哪些地区称“江南”则因时代不同而 区反倒可以属于“江南”。 向东的迁移和由宽到窄的退缩。 “江南”表方位时以长江南岸为 时代人对这个词的普遍理解。历代文 基准线,线以南都是江南,以北则绝 的地域,两千年来经历了由西向东的 人笔下的“江南”告诉我们,它所表示 对不是江南。此时,它是一个绝对概 有所不同。在某些时代,长江以北地 念,并不存在模糊性。表方位的典型 用法是“江南”与“江北”对称。 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 迁移和由宽到窄的退缩。 “江南”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词 语,它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长江为词 王维《送沈子归江东》诗清晰地 如王勃《秋江送别》:“归舟归骑 反映出方位和地域的区别:“杨柳渡 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 的“江东”只表地域不表方位,从不与 “江西”对称,它指的是三国时的东吴 根,像长江一样绵长而经久不息,像 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杜甫《夔 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题中 长江一样使人自豪,令人神往。“江 州歌》:“东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 南”是表示方位或地域的词,历代文 献中不乏它的身影。文人是词语使用 的模范和标准,他们笔下的“江南”代 花。背飞鹤子遗琼,相趁凫雏入蒋 牙。”韩熙载《感怀诗》:“仆本江北人, 辖地,“江南”则既可表方位,也可表 现代汉语中,“江南”所指地域是 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游,举目无相 地域。 表了同时代人对这个词的普遍理解。 识。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不如归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角阅读guaIlgjiao yuedu ■地理■ 江苏、安徽两江以南地区,以及 北、湖南,有时也指“吴头楚尾”的江 家称为“江南”,所辖地域北至淮河, 浙江北部和上海。如陈毅《韦岗初 西。 西至湖北,南至福建。《四库全书》收 战》:“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 屈原《九章》:“与王趋梦兮课后 有三部以“江南”冠名的书,均指南 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 先,君王亲发兮惮青兕。朱承夜兮时 唐。这三部书是:陈彭年的《江南别 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 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 《江南余载》。 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江南指皖 兮归来哀江南。(江南指楚国南部,今 南泾县)”朱自清《南京》:“贡院原也 湖北长江以南和湖南一带)” 在秦淮河上,现在早拆得只剩一点儿 了。五年父亲带我去看过,已经 疏・卷四十二》:“十月,郑伯如楚,子 楼兰。(江南指镇江)”周恩来《为江南 不可淹,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 录》、龙衮的《江南野史》、无名氏的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江南 伪主李煜,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 ” 杜预注、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注 窃号。(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自居易《忆江南二》:“江南忆,最 荒凉不堪,号舍里草都长满了。父亲 产相,楚子享之,赋《吉日》。既享,子 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 ” 形,说来头头是道。(江南指南京)”余 指洞庭湖一带)曾经办过江南闱差,熟悉考场的情 产乃具田备,王以田江南之梦。(江南 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忆江南 -):“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秋雨《江南小镇》:“像多数江南小镇 一《尚书・卷十》:“夫春秋之豫章在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吴宫 北,后世皆在江南。(豫章、浔阳在江 西,江夏在湖北。江南指长江中游南 岸地区。)” 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我约 了两个朋友从青浦淀山湖的东南岸 江南、汉淮之间,汉之浔阳、江夏在江 在苏州)’’《除夜》:“薄晚支颐坐,中宵 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浔阳来早晚, 明日是三年。(江南指九江)” 枕臂眠。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老 雇船出发,向西横插过去,走完了湖, 就进入了纵横交错的河网地方。上午 看完了周庄,下午就滑脚去了同里 苏省的另一个县——吴江县。(江南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东 荆州、交州,北以淮河与魏对峙,西以 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淮 镇。同里离周庄不远,却已归属于江 吴所辖地域称为“江东”,包括扬州、 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我行倦过之, 半落青天外。宗英佐雄郡,水陆相控 指苏南)”鲁迅《悼杨铨》:“岂有豪情 三峡与蜀对峙,南至福建、两广以及 带。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江南  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 越南北部和中部。当时,“江南”与“江 指皖南宣城)”《江夏赠韦南陵冰》: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江南指上 东”同义,可以互相替换使用。 海)”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东晋南朝时期,习惯将昔日的 “江东”称为“江左”,仍与“江南”同 义。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 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 且须歌舞宽离忧。(江南指武汉)” 然而,秦汉以前,“江南”所指地 域并非长江下游的吴越之地,而是中 歌棹讴。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且 游的南楚江湘之地,相当于今天的湖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历来被史 语言学者说:江南是方言  语言学者认为,从方言角度来 游以南地区。叫做“小江南”和“大江南”。“江”字本 看,现代汉语里的小江南与吴方言的 小江南,都 何谓江南,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 指长江,因此无论大江南、分布区大体重合,但后者范围要略大 不同的回答。《现代汉语词典》对“江 在长江以南。那么从现代汉语方言的 是不是也可以看到不同于江北 些(江北稍有分布,往南延伸到浙 南”一词有两个解释:一是长江下游 角度,一江和赣东北)。现代汉语里的大江南 后者范围要小一些,是排除了长江上 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 以南。“江南”一词的两种含义可分别 的“江南景观”呢?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方 言分歧最为复杂的一种语言。经过几 与南方方言的分布区也大体重合,但 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二是泛指长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地理一 guangji 。yuedu广角阅读 从长江北岸的近江 代语言学工作者的努力,汉语方言的 号称“小河南”,郎溪号称“小江北”。 有的。诗经时代,基本面貌目前已经大致清楚。多数学 这一地区原本均为吴方言的地盘,因 地区往南,基本上是非汉语的分布区 、赵、齐、汝颍、吴、 者同意把汉语划分为7个大的方言 地近南京,19世纪中叶清军太 域,到了汉代,楚、蜀等汉语方言区也还处 区,它们分别是:北方方言区,也叫官 平军时屡为战场,加上瘟疫流行,所 东齐、淮、话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湘方言 言区,以南昌话为代表;吴方言区,以 苏州话和上海话为代表;粤方言区, 南楚、西戎、北狄、北燕等非汉 以人口凋零,如广德县由312000余 在越、语方言区的包围之中。其中吴、楚方 言都是跨江分布,北界在淮水一线。 现代汉语方言分布格局的雏形 (1866年)开始,各省奉令设劝农局, 招垦被兵荒地。来自湖北、河南两省 区,以双峰话和长沙话为代表;赣方 人锐减到6O0O余人。从同治五年 以广州话为代表;客家方言区,以梅 和安徽江北地区的移民大量涌入,结 大体是在宋代以后奠定的。当时,北 州话为代表;闽方言区,以福州话和 厦门话为代表。 北方方言的分布区域约占全国 汉语分布区域的四分之三,内部一致 性较高,而南方方言则是六大方言的 统称。南方方言内部分歧较大,不仅 六大方言之间不能通话,就是同一大 方言内部也往往存在着许多不能互 相通话的次方言,甚至在一个县境之 内就可以有几种不能互相通话的次 方言或土语。 从方言角度来看,现代汉语里的 小江南与吴方言的分布区大体重合, 但后者范围要略大一些(江北稍有分 布,往南延伸到浙江和赣东北)。现代 汉语里的大江南与南方方言的分布 区也大体重合,但后者范围要小一 些,是排除了长江上游以南地区。 然而,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方言 也是有例外的。江苏、安徽、江西、湖 北四省的长江以南部分沿江地带属 于官话分布区,而吴方言在江苏境内 也见于长江以北地区,赣方言在安 徽、湖北境内也见于长江以北地区, 但都限于沿江地带或近江地带。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西北方向吴 方言分布区内出现了两处北方方言 区,面积较小的在安徽南陵、青阳一 带,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官话,面 积较大的在安徽宣城、溪口、宁国、广 德、郎溪一带,向东伸展到浙江西部 的部分地区,为江淮官话和湖北官 话、河南官话的错杂分布区(地图中 以江淮官话为代表)。其中广德东部 果就形成了目前的这种方言分布格 方移民的浪潮把北方方言带到了长 局。 江以南,特别是西晋永嘉之乱、李唐 杭州话是南方方言中的一个例 安史之乱和赵宋金国入侵造成了北 外,它具有许多不同于周边吴方言的 方人口和北方汉语的大规模南移。 特点,例如上海话说“伊个”而杭州话 在地理隔绝的环境下,这些南下 却说“他的”,跟北方方言相同,有的 的北方方言未能参与江北地区北方 学者甚至把它看作是北方方言。其实 方言的重要演变,而自身的创新演变 杭州话并未散失南方方言的基本特 也未能波及江北地区的北方方言,在 性,把它归入北方方言是不合适的。 新的环境里,它们跟古南方方言,甚 不过杭州话这种“半南半北”的特点 至外族语不断发生交融,逐渐形成了 跟南宋建都临安(即今杭州)有很大 新的南方方言。 的关系。南渡的宋室及蜂拥而至的北 可见,现代汉语方言的“小江南” 方士民共同把以汴梁话为主的北方 和“大江南”景观是汉语方言历史演 官话带到了吴方言地区,因各州县的 变的产物,长江在阻挡北方方言南进 官话人数相对较少,终被吞没,而杭 和造成方言分化方面无疑扮演了极 州的官话则以其政治文化上的优势 为重要的角色。 对原本的吴方言施加影响,最终形成 了一种混合方言。 闽北有一处面积很小的官话分 布区,说的是著名的南平市“土官 话”。南平土官话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两个:一是南宋皇亲国戚迁闽,其中 定居南平城内者颇多,势力雄大,而 历代镇守此地的也多为外籍;二 是明正统年间沙县农民邓茂七 的京营大军事后留驻南平。 综上所述,南方方言较少见于长 江以北地区,而除上江地区外,北方 方言也较少见于长江以南地区,南北 大体上是“划江而治”。因此从现代汉 语方言的角度看确实存在一个“大江 南”的区域。 需要指出,现代汉语方言的“小 江南”和“大江南”景观并不是自古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