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的梦》教案
这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葛翠琳对自己丰富好玩的童年生活的回忆。重点记叙了她和同学们在启蒙教师的引导下,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叙述这些绿叶的学问和趣闻的事情。表达了对童年时代的欢乐生活和有益活动的留恋之情。
课文共六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回忆了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那些高粱秆儿、河边的泥巴、柳条、苇叶儿、葫芦瓢、荷叶都可以做玩具,从“一双小手制造了多少得意的玩具!”一句,就可以充分看出对童年生活布满了赞美之情,布满了幸福愉悦之感。接着以“然而”一词把话题一转,点出“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这句话提示了下文的内容,同时设置了一个悬念:为什么在那么多得意的玩具中,绿叶最使“我”着迷呢? 第26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局部。第2自然段是这一局部的总述:启蒙教师教我们采集绿叶标本,叙述它们的学问和趣闻,真是令人开心的活动。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第3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欢乐。这欢乐首先是由于“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宽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爬大树,钻树林”,尽情地嬉笑、打闹、欢快,无比的自由;再有,这欢乐来自于用各种树叶、花草做成项链、戒指、手镯、耳环,这绿叶、野花丰富美化了“我
们”的生活,“在原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一句充分表达了对这种多姿多彩、趣味盎然的生活的赞美之情。 第4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免不了伤了手脚,不过这都是为了“找到一种新颖少见的叶子”。
第5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背着、扛着、奔驰、欢呼、搂、堆、躺、打滚、翻跟头、选择、串成、挂”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用词贴切,描绘出一个既劳碌又欢快的场面。接着又写了把各种外形的叶子制成标本一一陈设,从“珍宝”一词流露出“我们”对这些标本的珍爱。
最终一个自然段写教师让“我们”观看并叙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很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很多丰富好玩的生活学问。“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一句说明了那一串串叶片,那采集树叶标本的活动,那绿叶带给“我”的生活学问,无不给“我”留下永久的记忆,这也正是文章开头所写的“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的缘由了。 课文在诸多童年的记忆中,重点写了采集绿叶标本的活动,是绿叶带给“我”投身大自然的自由、欢乐,是绿叶使“我”得到了书本中读不到的学问。回忆起那段经受,就犹如来到奇妙的梦境一般。题目“绿叶的梦”正是表达了的这种情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学习抓住文章的重点局部,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是怎样把重点局部写详细,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些正是本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局部,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粱、瓢、搜、汇、岗、旷、章、痰、忆;要求会写的字有:汇、岗、戒、章、枣、刺、陈、毒、忆;要求把握的词语有:汇拢、土岗、戒指、乐章、酸枣树、刺伤、陈设、解毒、记忆。 1.课前预备
预备各种树叶的标本,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树叶,制作标本或做成树叶贴画;还可以查阅资料,搜集一些有关树叶的学问。 2.识字写字
识字:“搜”字要读“ sōu”,不能读成“shōu”。
写字:本课会写字中有几个笔画笔顺简单写错的字,要引发学生留意;“汇”最终一画“竖折”是一画,不能写成“竖、横”两画;“刺”的左半部中间是“木”而不是“朩”。“戒”的笔顺是戒,不要丢掉里面的“丨”。 3.感悟理解
课文思路清楚,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是学生学习的抱负范例。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童年生活,尤其是对采集绿叶活动的深深留恋之情,浓浓宠爱之情。读了这篇文章,会把的同龄人带入对童年的美妙回忆中去,也定会使今日的少年儿童产生艳羡和憧憬的感情。教学时,要让学生把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起来。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感悟搜集绿叶活动
的欢快,感悟收获绿叶的喜悦,感悟猎取学问的满意,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更好地与产生共鸣。在熟读课文的根底上,让学生思索课后练习2:“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样着迷?”这是一个整合性很强的思索题,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句入手,依据课文每一局部的内容,特殊是重点局部的内容去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从“一双小手制造了多少得意的玩具”一句,可以看出对那些高粱秆儿做的马车、灯笼,泥捏的碾磨、盆碗,柳笛、葫芦船、荷叶伞是那么宠爱,那么留恋,“然而”一转,“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这样的语言表述,足以告知我们,那绿叶对我的吸引力有多大了。第2自然段在概述了有关搜集绿叶的活动后,一句“那真是令人开心的活动”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了“我”着迷的缘由。连续往下读,下面详细写了那令人“着迷”是由于“在原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我们可以尽情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奔驰、嬉笑、打闹正由于“着迷”而“争强和探险”不惜“留下伤痕”。秋天,那如彩蝶纷飞的树叶,那美化教室的叶链,那一一陈设的珍宝标本,更是令人“着迷”;那丰富好玩的关于树叶的学问,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学生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体会到的思想感情,也悟出了文章先概括后详细的表达方法,这就到达了学习的最正确效果。
4.课文导学
课文中有三处泡泡框。第一、二两处泡泡框分别在课文第1、2自然
段,意在提示学生读书时要留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领悟的表达挨次。第三处泡泡框在第5自然段:“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面。”意图有两个:一是这段描写得精彩,布满童心童趣,只有专心感受,身临其境,才能把的思想感情体会得更真实;二是本段要求学生背诵,提示学生通过理解语言,在脑海中呈现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是背诵的一种好方法。 5.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3是积存词语的训练。首先要弄清题目中的例子“宽阔的田野”是一个搭配起来的词组,“的”字前边是修饰或成分,后边是被修饰或被的事物的名称(名词)。课文中还有:开心的活动、杂草丛生的河边、觅食的小鸟、金黄色的菟丝子草、生活的乐章等等。 6.拓展练习
课后的★号题不要把它看做单纯的说话训练,虽然是选做题,要做就要有目的有步骤。假如能要求学生仿照课文那样,抓住重点说详细,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能到达与大家共享欢乐的目的。 7.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审题导入,设疑激趣
每个人都有很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童年有什么美妙的回忆,课题又为什么叫《绿叶的梦》。(悬
疑)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边读课文边画诞生字,借助注音读准生字,依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纳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在小组或全班,采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读熟记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重点回忆了童年的什么事?哪些段落写了这一重点内容?(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思索。) 2.把没读懂的地方登记来。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我”对绿叶着迷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体会“我”为什么对绿叶那样着迷。 2.争论沟通:
(1)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对绿叶特别着迷?为什么绿叶会使“我”那么着迷?
(2)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3)解题: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
3.朗读课文,加强感悟。(也可以和争论探究结合进展。)
(五)指导背诵
(六)拓展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七)指导写字 1.介绍
葛翠琳:女,1930年生,河北乐亭人。1949年开头儿童文学创作,曾在北京《新民报》《北京儿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20世纪50年月曾当过闻名作家老舍的秘书。除诗歌外,也写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童话、文艺评论等,其中以童话创作成就和影响最大。50年月出版有童话集《巧媳妇》《野葡萄》和《采药姑娘》;80年月以来先后有《比孙子还年轻的爷爷》《翻跟头的小木偶》《进过天堂的孩子》《最丑的美男儿》等童话集问世。选集有《葛翠琳童话选》《葛翠琳作品选》等。《野葡萄》获其次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会唱歌的画像》先后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 2.词语解释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学习、讨论时参考用的植物、动物、矿物。
乐章:成套乐曲中具有肯定主题的局部,一部交响曲一般分四个乐章。课文中比方一段美妙的童年生活。
启蒙:使初学习的人得到根本的、入门的学问。 洋溢:(心情、气氛等)充分流露。
原野:空旷的原野。
协作本课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上册)中的《童年记趣》和《背篼》。《童年记趣》通过表达儿时生活中的趣事,呈现了一个布满童真童趣的童年。同时,这篇文章中小孩子对大自然中各种小昆虫的宠爱,也表达了大自然是人类的好教师、好伙伴的道理。《背篼》则在一幅布满乡村气息的劳动画面中,刻画了一个勤劳和善的孩子,描绘出一个温馨、漂亮、纯洁、友爱的童年片断。这两篇文章后面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从文章的详细事例中体会童年的欢乐、童年的心灵和大自然的美。
《绿叶的梦》优秀教案这篇文章共12334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