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泥巴》原文
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样吗,那群泥猴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这个堆儿,那一堆儿,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咿呀呀地唱着脆生生的童谣:“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这个家伙力气足,协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一会儿,那边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
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开膛破肚冲洗干净,把事先带来的食盐均匀地撒上,采来碧绿的荷叶裹了,挖了干净的优质红泥密封,然后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烧烤。时候差不多了,一缕缕奇异的香气直往鼻子眼儿里钻。这时,那边一伙送来了泥烤的鲜花生、老地瓜、青皮玉米棒子。在河滩上摆下野餐,我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爽口舒心……
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泥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
3、理解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朗读能手。
2、讨论。
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四、扩展阅读,培养水平。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
第二课时
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联系写字。
二、积累使用。
1、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谣和同学交流。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三、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2、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泥巴》教学反思
学完《童年的泥巴》一课后,我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围绕课堂内容设计一份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特长的作业。第二天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作业:有的同学在摘抄本上认真地抄写了好词佳句;有的同学拿来了自己捏的惟妙惟肖橡皮泥作品;有的同学拿来了MP3,里面录制了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
妈畅谈他们童年的录音;还有的同学搜集了一些名人童年趣事的故事来和同学们分享……五花八门、充满个性的作业,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这个份份精美的作业,说明学生在设计时融入了浓厚的兴趣,在完成是实行了思考,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这样的优化设计,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支配,丰富了他们课余生活,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