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

来源:年旅网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

摘 要: 随着现代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裂缝问题得到了很好的克服和解决。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施工实践经验,从大体积混凝土的选材,施工浇筑及养护等方面探讨裂缝控制技术及其注意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4-0032-01 1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把大体积混凝土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2施工材料

2.1 水泥。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2.2 粗骨料。粗骨料应选用碎石,粒径为5-31.5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2.3 细骨料。细骨料宜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不大于1.5%。 2.4 粉煤灰。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减少水泥用量,可考虑

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胶凝材料用量的40%。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宜控制在30%,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2.5 外加剂。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少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缓凝型减水剂,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差大,散热不均匀,很容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混凝土本特性也可能出现塑性收缩、干燥收缩、自收缩等状况,也易产生微小裂缝,所以可加入适量的抗裂纤维膨胀剂。 3 混凝土的配制

3.1 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3.2 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60d或90d的强度指标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3.3 所配置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80-200mm范围内;拌合用水量不宜大于175kg/m3;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胶凝材料用量的30%;水胶比不宜大于0.5;砂率宜为35%~42%。

3.4 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3.5 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通过试泵送。

3.6 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骨料和拌合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4 混凝土的运输

搅拌好的混凝土,应及时送至浇筑地点,入模浇筑。应对混凝土泵输出量和所需搅拌运输车数量进行计算,并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和坍落度变化等。 5 混凝土的浇筑

5.1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疏密和混凝土供应能力采取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300~500mm且不大于振捣棒长度的1.25倍。分段分层多采取踏步式分层推进,一般踏步宽度为1.5~2.5m。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300~350mm,坡度一般取1:6~1:7。

5.2 混凝土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逐层上升。也可采取中间向两边推进,保持混凝土沿基础全高均上升。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产生冷

缝,并将表面沁出水及时排走。

5.3 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各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不再有气泡产生为准,不可过振。分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6 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总时间不得少于14天,养护常用的方法有覆盖保温材料或蓄水养护两种方案。前者的优点是保温效果较好,可缩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减慢降温速度,后者的优点是能充分保证混凝土表面潮湿,可随时调整保温层的厚度,把降温速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从而缩短养护时间。 7 混凝土测温

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的变化,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检测控制。

7.1 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测试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②在每条测试轴线上,测试点位不宜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几何尺寸布置;③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需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④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⑤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底面以上50mm处的温度。

7.2 测温时间。(1)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完至撤保温后为止,同时应不少于15天。(2)测温时间间隔自混凝土浇筑完1-3d为每2小时测温一次,4~7d为每4小时测温一次,其后为每8小时测温一次。

8 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措施

8.1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指标。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30℃;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d;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循环水进水温度与混凝土中心温度差不宜大于20℃。

8.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化热。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加大对粉煤灰的掺入量,替代水泥用量以减少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8.3 混凝土生产、运输过程中的降温。在混凝土搅拌时适当使用缓凝剂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将初凝时间调整到10~14h,延缓水化热峰,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8.4 循环水管散热。在筏板钢筋绑扎后期,在筏板内部安装φ32的焊管循环水管,以混凝土中心范围水管间距不大于4米,以1000立方米为一个循环系统为原则。采取循环水管可以辅助混凝土内部进行水冷散热作用。当温度受到控制时,即混凝土里表温差不大时,可减少循环水散热或停止,以免降温过快。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当前混凝土施工的难点。只有严格控

制,掌握要点,认真施工,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建筑结构质量合格,经久耐用。 参考文献: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m]. [2]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

[3] 田晓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j].科学之友,2000.7.

[4] 任锦龙,,张龙.超长大体量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组织与管理[j].建筑技术,2012.11.

[5] 刘广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