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体验反思“事物”对生活的影响,认识“美好”的具体含义。 2.借鉴名家表达观点的多种写法,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尝试把原因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准备:阅读材料、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体验反思“事物”对生活的影响,认识“美好”的具体含义。 2.构思整篇结构,列好作文提纲。 教学过程:
一、激活内心体验,选择美好“事物”
1.教师真情讲述,激活学生记忆。 (1)教师讲述故事1:
参照《小学语文名师》第99页 猜一猜: 让生活更美好 (2)教师讲述故事2:
参照《小学语文名师》第99页 猜一猜: 让生活更美好。
2.学生讲述《竹节人》中老师的故事,猜一猜: 让生活更美好。 3.学生回忆生活中最美好的一幕,填一填: 让生活更美好。
提示:这个让生活美好的“事物”,一定是和你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给你带来快乐、满足、幸福的体验。这个“事物”可以是具体事物,如:美食、音乐、鲜花、森林;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创意、诚信、微笑、科技;可以是生活方式,如:旅行、集邮、阅读、种花……
二、认识“美好”含义,构思整篇结构
1.“更美好”与“美好”的不同,在于“更”,即比原来的生活更加“美好”。请根据三个思维泡泡中的话,说一说这个“事物”让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1)用要点罗列的方法来证明“更美好”;(2)对这个“事物”,你还有哪些新的体验和看法?
例1:科技让生活更美好。(1)去爷爷奶奶家坐高铁,比以前快了两个小时;(2)妈妈买菜时扫二维码就能付款,比以前方便、快捷。
例2:种花让生活更美好。(1)播种时的期待;(2)发芽时的惊喜;(3)开花时的成就感。
例3:音乐让生活更美好。(1)听音乐可以放松情绪;(2)唱歌可以愉悦心情。 2.“竹节人”这种传统游戏,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美好。请你罗列要点证明“更美好”。
要点:(1)用毛笔杆“偷做”之乐;(2)用破课桌“玩斗”之趣;(3)用道具取“名号”之趣;(4)课下尽情“玩斗”之乐;(5)课上冒险偷玩之乐;(6)看老师“偷玩”之满足。
3.仿照《竹节人》的叙事结构,以“事件”为线索,完成下列构思图表。 让生活更美好 事件发展过程 提示:
(1)叙述一件事情的,将最让人感觉“美好”的几个关键节点逐一列出来,用“表格式”构思整篇文章,想清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几部分(美好之处)要写具体。
(2)叙述几件事情的,将每件事“美好”的要点列出来,可用“鱼骨图”来构思。
事件对你生活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