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朱湘的诗学思想

论朱湘的诗学思想

来源:年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4卷第2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3月 Vo1.34№.2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Soc.Sci.) Mar.,2006 论朱湘的诗学思想 谢昭新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关键词:朱湘;诗学;为人生;重情感;艺术蔓 摘要:朱湘的诗充满着深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同时又特另q讲究诗情、诗意、诗形、诗韵,注重 诗的音乐的蔓。他的诗学思想与他的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是相谐和的,其诗学观是以爱国思想、民族意 识为主导的。在朱湘看来,作为真正的诗人,要在对自然、人生的歌咏中,显现诗人的内在的本真情 感,而这本真情感的显现又必须在诗形上符合“诗的真理即是蔓”的审美标准,因而关注人生社会、亲 近自我情感、注重艺术美就成了朱湘诗学思想的主体。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06)02—0147—06 OnZhuXiang’sPoeticalThought ⅪE Zha0一xin(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NU,W U 241000,China) Key words:Zhu Xiang;poetic thought ̄attention tO life ̄emphasizing emotions ̄artistic beauty Al ̄traet:Zhu Xiang’S poems are full of patriotic spiirt and ethnologic consciousness。and at the same time, he emphasizes the emotions,meanings,configuration and rhythm of opems,and especially the musical char— acter of poems.His poetical thought corresponds to his aesthetic taste in poetic writings,and the patriotic spiirt and ethnologic consciousness are the dominant factors among his poetic ideas.He believes that to be a real poet means to manifest his true inner emotions while singign nature and life,and the manifestation of inner emotions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esthetic standard,which is called“the truth of poems is beauty".Therefore Zhu Xiang’s poetical thought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i.巴attention to the life nad society,approachign to his own emotions,and emphasizign artistic beauty. 朱湘是现代著名诗人,在他短短的一生中, 的本真情感,而这本真情感的显现又必须在诗形 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诗篇,而且留 上符合“诗的真理即是美”的审美标准,因而关 下了极其珍贵的诗学理论遗产。他论诗、评诗, 注人生社会、亲近自我情感、注重艺术美就成了 论文学,治批评,又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富有个性 朱湘诗学思想的主体。 的诗学思想家、文学批评家。他的诗充满着深厚 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同时又特别讲究诗情、 诗意、诗形、诗韵,注重诗的音乐的美。他的诗 朱湘的诗学思想蕴含着深沉的爱国精神和民 学思想与他的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是相谐和的, 族意识。朱湘出生在湖南沅陵县,故以湘为名以 其诗学观是以爱国思想、民族意识为主导的,由 子沅为字。其出生地和祖籍安徽太湖县,古时均 初期崇尚自然到后期正视人生,由自然诗人逐渐 属楚文化区域,古楚民风轻疾剽悍、坚韧不拔、 过渡到社会诗人,他在理论上始终强调“诗的真 清廉刻苦、忠于诺言、勇于任事、敢于牺牲的精 理即是美”,“最简单而美好的,这便是‘诗的’ 神,无不熏染着对楚文化情有独钟的诗人朱湘, 两字的注释,,r 。在朱湘看来,作为真正的诗人, 养成了那种刚烈正直、执拗任性、孤独傲岸的内 他要在对自然、人生的歌咏中,显现诗人的内在 向性格。在文化接受方面,他早年对楚辞、唐 啦稿日期:2006一Ol一25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SHSKO1—0213023) 作者简介:谢昭新(1949一),男,安徽淮南人,院长,教授,近著有《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等多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卷 诗、宋词、元曲均有着深厚的研读功力。他喜欢 屈原、王维、杜甫,尤其是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他感染颇深。据柳无忌在《朱湘:诗人的诗 人》一文中所忆:他们在美国苹果里上学时,朱 湘因不甘忍受美国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侮辱而愤 人道”的文学,“古代便是载神道的文学的兴盛 期,中代便是载世道的文学的,近代便是载人道 的”。从载神道的文学说,“古代所遗留下来的丰 富的神道的文献,它们却仍然能以供给聪明的文 人去利用、象征的。利用着古代的迷信,现代的 短篇小说作者,例如梅・辛克莱等等,仍然作着 然退学,这种退学行为本身就包含着浓厚的民族 精神和爱国情怀。他的炽热的爱国情怀在给夫人 神怪小说”。载世道的文学,朱湘认为它“表现 的书信中也时常加以流露:“我是极端主张爱国 社会的势力,”有着社会学的价值。载人道的文 之人,我生也是中国人,死也是中国人。祖宗父 学,是以“表现个性势力为目标的”,他认为托 母,儿生男女,都是中国人,只要男女同胞大众 一心,努力向前,中国将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 强国”_2] 。他还说:“我越在国外住得久,越爱 祖国”[2】1盯。他始终具有民族精神,认为华族并 不比西人差,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他希望 国人能从盲目崇外的禁锢中摆脱出来,以树立起 民族自信心。朱湘正是在这一爱国思想支配下, 进而思索了中国的精神文化建设问题,尤其是文 学与社会、人生的关系问题。他说:“我近来思 想起了一大变化,以前专顾文学,不管其他的方 针已经取消。自然我将来作事还是在文学这一方 面,不过社会中各问题,尤其是本国社会各问 题,我决定多多研究。至少要知道有哪些问题, 各问题实情如何,对他们我应当取何种态 度,,【却 。这里提出文学要研究社会、人生问题的 主张,实质上是对文学研究会“为人生”文学观 的继承。这种“为人生”的文学观在他1929年 回国后更有所加强。随着诗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 贴近,他对文学的性质、功能等问题的思考也更 加深入。 从“为人生”的文学观出发,朱湘认为: “文学本身是一种最有力的社会工具,可以团结 人民,可以激发爱国的热情,可以辅助教育,可 以改造社会,,L引。在《为什么要读文学》一文中 谈了文学的三大功能:完成教育;发抒情感;扩 大经验、增长见闻。文学除了具有社会的教育作 用外,还有娱乐消遣的作用。对这一点,朱湘认 识得也比较清楚。他在《文学与消遣》一文中 说:“消遣解闷,那正是文学的第二种功用。”文 学反映社会人生的功用与娱乐消遣的功用相比 ・ 较,朱湘更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而消遣的作用 只是文学的副作用,消遣的文学“只是低级的”, “是一般作者与文人所极端嫉视的”。[ 3朱湘还在 《文以载道》一文中,论述了世界文学发展中有 三种类型的文学,即“载神道,载世道,以及载 尔斯泰是一个“人道主义文学的伟大的作家”, 他作的不是载人道的文学,莎士比亚所写的才是 “载人道的文学,而并非人道主义文学”。[3]朱湘 既重视表现社会又重视表现个人、表现个性,表 现社会是通过表现个人来实现的。从表现社会出 发,他的诗学观大体上是为人生的、写实的。但 从表现个人来看,他的诗学观又含有浪漫抒睛的 成分。 是的,朱湘的诗学观是比较复杂的,用国家 民族意识和为人生是概括不了的。从创作方法上 考察,他既提倡现实主义,又对浪漫主义怀有较 深的感情。他在《说作文》一文中强调文学要表 现自我,表现自我情感,“人是完全囿于自我的; 无论是写神思,写人类,写他人,写自己,写动 植物,写自然,到头来都是脱离不了自我的范 围 ̄o[a3他从文学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上,论述了 文学应适应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的需要,认为中 国文学缺乏儿童文学,现今流行的肉欲小说与侠 义小说,不利于儿童心灵的成长。他在强调建设 为儿童需要的文学的同时,又把《红楼梦》、《西 游记》、《水浒传》列为儿童不宜读的书,说儿童 读这些书会“贫血”,“多愁善感”,“想象力单 薄”。这里又留下了从传统的道德观念出发对这 类文学作品具有广泛的适应价值认识不足的偏 颇。但另一方面,他认为浪漫主义文学则比较适 应儿童心理需要。“浪漫主义的文学,在教育上, 是地位极为重要的”。“与其让中学生读《水浒》、 《红楼梦》,还不如让他们读西方的浪漫体文学的 中译本”。“浪漫体的文学,虽是受尽了指摘,然 而它的教育的价值既是那样的重大,在现今的中 国更是这样迫切的需要”。他对浪漫文学的特点 也作了富有诗兴的论述,认为“猛烈的情感,它 更是浪漫文学的主要发动力”,“感伤,这便是情 感猛烈时所必有的现象。浪漫文学的感伤,它便 等于青年时代的忧郁病”。浪漫文学题材取自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谢昭新:论朱湘的诗学思想 国、古代,“在技巧上不像古典文学那么成熟。 浅尝的倾向,使诗不能作到深宏与丰富的田地, 它是一个想象新鲜,情感热烈的青年”。L3]应该 便是新诗之所以不兴旺的两个主因”。同时,他 说,朱湘对浪漫文学特征的概括,基本上是正确 还鲜明地指出:“最可恨的便是这些浅尝者之中 的。从表达热烈的甚至是感伤的情感出发,作为 诗人的朱湘,他当然更钟情于浪漫文学。但作为 的人居然连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他们居然坚执 着他们的荒谬主张,溺爱着他们的浅陋作品,对 诗学家、批评家的朱湘,他又必须保持理智的冷 行思考时,认为在当时的中国更需要现实主义的 于真正的方在萌芽的新诗加以热骂与冷嘲,并且 新诗发达上的一个大阻梗”。朱湘对新诗“浅尝” 静。当他把文学与时代、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进 挂起他们的新诗老前辈的招牌来蒙蔽大众;这是 文学。所以他说:“中国如今需要作木牛流马的 诸葛亮,但作正气歌的文天祥也是一个英豪。单 就文学书讲:王维固然同杜甫一样好,但在当今 时势之下杜甫实在更需要,,[引。可见,朱湘是非 常重视文学与时代、与社会的关系的。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当朱湘在理论上思 考文学的性质、功能、内容、方法时,他多从时 代、社会出发,偏重于“为人生”、写实,但他 对“为艺术”、表现自我情感、浪漫抒情又比较 亲近,这样就形成了他的诗学思想中的理论素养 的二重性。这二重性在他的诗歌创作也即实践诗 学上呈交织融通的形态,而在他的诗论、诗评 中,则更多地偏重情感与形式、诗味与诗美。 朱湘在论文学的体裁方面虽然也涉及了小 说、戏剧,但他论述最多用心最深的是诗歌,诗 论是他诗学思想中最富特色的部分。他从小就喜 欢诗,后来也是以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的。诗人 论诗,除了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外,更看重的是 诗歌的形式、技巧。“五四”白话新诗在胡适等 人的开创下,打破了旧诗格律,采用自由诗体,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郭沫若《女神》的出 现,将自由体诗推到了时代的艺术高峰。但初期 的新诗在艺术上也还存在缺憾,过于自由,过于 散文化,缺乏艺术锤炼。就在新诗急需要向前发 展,急需要克服过于散文化倾向的期待中,新月 派诗人提出了“新格律”的主张。朱湘是“新格 律”的积极倡导者,也是闻一多诗歌“三美”主 张的最得力的实践者。他对新诗的理论探讨,首 先是建立在对“五四”初期白话新诗的反思基础 上的。他在《北海纪游》中,用了大段的文字批 评了胡适等人对新诗所持的“浅尝”的态度。他 说:“诗,与旁的学问旁的艺术一般,是一种终 身的事业,并非靠了浅尝可以兴盛起来的”。又 说:“抒情的偏重,使诗不能作多方面的发展; 的弊端作激烈的批评,目的是为了发展新诗,他 肯定了新诗的长处,并提出要发展新诗的长处。 他说;“如今正是新诗的时代,我们应当尽力来 搜求、发展它的长处”。他对新诗的前景充满信 心,认为“有充分发展的可能”,“有丰美收成的 希望,,r引。如何建设中国的新诗,朱湘认为要吸 收西方诗歌的艺术营养,主张融化外来文学思 潮,以促进新文学的发展,“外来思想并非不能 融为己有——有时还极当融为己有”[3]。他在给 孙大雨的信中,一再谈到译诗的重要,而且还专 门写了一篇《说译诗》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 写道:“我国如今尤需要译诗。因为自从新文化 运动发生以来,只有些对于西方文学一知半解的 人,凭借着先锋的幌子在那里提倡自由诗,说是 用韵如裹脚,西方的诗如今都解放成自由诗了, 我们也该赶紧效法,殊不知音韵是组成诗之节奏 的最重要分子,不要说西方的诗如今并未承认自 由体为最高的短诗体裁,就说是承认了,我们也 不可一味盲从,不运用自己的独立判断”『5]2 。 可见,他既主张借鉴西诗,而又强调不可一味盲 从,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不要只从自由体 的形式上效法,而要从诗歌的艺术本征上创新, 因此他特别强调了音韵的重要性,这一点恰恰是 初期提倡自由诗体时重视不够的。在介绍西方新 诗方面,朱湘认为以往我们没有把西方“真诗” 介绍过来。他说:“倘若我们能将西方的真诗介 绍过来,使新诗人在感兴上节奏上得到新颖的刺 激与暗示,并且可以拿来同祖国古代诗学昌明时 代的佳作参照研究,因之悟出我国旧诗中哪一部 分是芜蔓的,可以铲除避去,哪一部分是菁华 的,可以培植光大,西方的诗中又有些什么为我 国的诗所不曾走过的路,值得新诗的开辟?”[5 可见,朱湘提出建设中国的新诗要走“中西融 合”的路,既要吸取西方诗歌的艺术营养,又要 借鉴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精华。 针对“五四”以来的新诗出现的某些否定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卷 国诗歌传统的倾向,朱湘提出了要重视我国古典 诗歌和民歌的主张。他在《谈诗》一文中,强调 作新诗的人要读旧诗,同时提出新诗要“学词”。 后,希望能够得到一个音乐上的朋友。为此,他 还专门举办了一个个人读诗会,以显示他对新诗 音节的重视和追求。可见,朱湘无论在理论上, 因为“词是最讲究音节的”,而词的外形,又是 一种“节律的图案”,这种情况在西诗中,只有 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位追求音乐美的诗人。 朱湘除了重视音调、音节外,也重视诗行的 安排。他在《评徐君志摩的诗》一文中,对新诗 雪莱的《夜》才能与之媲美。他主张:“新诗内 努力于创造新腔的人,应当拿词的原本的精神来 作基础,而深恶痛绝摹仿者的按谱填字,’[引,这 提出了“行的独立”和“行的匀称”的要求。他 解释说:“行的独立便是说每首‘诗’的各行每 里即要求把词的音节的美用于新诗的创作,所以 我们看他本人的诗歌创作就留有受词的影响的印 痕,如《恳求》即取法于词的。至于说到新诗要 向民歌学习,朱湘认为学习民歌比学习古典诗词 更为重要。他指出:“民歌之可贵,在于它们是 一个民族的心声”,他归纳了古代民歌有五种特 彩,即题材不限,抒写真实,比喻自由,句法错 落,字眼游戏。除了字眼游戏外,朱湘认为“别 的四种特彩,都是值得我们从事于新诗的人的充 分注意的”。将民歌的有益的艺术营养用到新诗 的创作中,“一定能发出极美丽的花来"L5]如 。朱 湘如此倡导,也如此进行实践,他的《催妆曲》、 《采莲曲》,便留有旧词和古代民歌的调子。 由于朱湘主张新诗要向古代诗、词、曲以及 民歌学习,而古代的词曲、民歌又特别注重音 节、韵律,所以他在论述诗的形式问题时,也突 出了音调、音节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他在 《(草莽集)的音调与形式》一文中,结合自己的 诗歌创作实际,谈了他是如何用加强音调的方法 而增强诗歌音乐美、艺术美的。他说他在《婚 歌》里,首章起首用“堂”的宽宏韵,结尾用 “箫”的幽远韵,便是想用音韵来表现出拜堂时 热闹的锣鼓声,撤帐后轻悄的箫管声,以及拜堂 时情调的紧张,撤帐后情调的温和。《采莲曲》 中“左行,右撑”,“拍紧拍轻”等处便是想以先 重后轻的韵表现出采莲舟过路时随波上下的一种 感觉。《晓朝曲》用“东”“扬”两韵是描摹钟声 的“洪”“杭”。朱湘说:“《草莽集》以后我在音 调方面更是注意,差不多每首诗中我都牢记着这 件事,,[引。朱湘重视音调,更重视音节,“音节之 于诗,正如完美的腿之于运动家。……想象,情 感,思想,三种诗的成分是彼此独立的,唯有音 节是再现出来,他们才能融合起来成为一个泽园 的整体,,[。]2 。他评别人的诗,也多从音节上去 肯定它们的音乐美的。而他本人更是在音节上特 别下功夫的,他曾想在新诗音节上作出了成绩之 个都能站得住,并且每个从头一个字到末一个字 是一气流走,令人读起来不至于生疲弱的感觉, 破碎的感觉;行的匀称便是说每首‘诗’的各行 的长短必得要按一种比例,按一种规则安排,不 能无理的忽长忽短,教人读起来时得到紊乱的感 觉,不调和的感觉,,[ ]1 。他的诗在诗行的排列 上,基本上做到了他所提出的要求。他的诗一段 之内,各行之间常常是长短不同,参差各异,但 各段之间的句式结构比例却完全一样,显得很有 规律。他在诗行上面,从一字到十一字的都尝试 过,尝试的结果,他认为“诗行不宜再长,以免 不连贯,不简洁,不紧凑,,L引。太长了,也会影 响朗读,影响诗的音乐美。他对诗行的安排不仅 强调了诗的“建筑美”,而且还要符合音乐美的 要求。所以,在他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上,无 论是音调、音节,还是诗行、诗段,都把它们紧 紧地扣在音乐美上面,音乐美是朱湘诗学思想中 的最重要的审美特色。 如果说朱湘在诗论中注重形式美、音乐美, 那么他在诗评乃至文学批评中也是以形式美、音 乐美作为标尺去衡量别人的。他的批评明显地带 有对中国古代某些诗人作品的偏爱倾向,而对中 国现代诗人作品则表现出严酷批评的特点。 朱湘不仅从建设新诗、发展新诗出发,提出 了向古代诗词曲及民歌学习的主张,而且对古代 著名作家作品作了高度评价,显现出诗学批评的 偏爱价值。他对《诗经》的评价,不是从全盘着 手,而是从某一点加以突破,抓住三百篇中的爱 情诗遭到注释者的误解,从而作出实事求是的匡 正。尤其对《诗经》风诗里的爱情诗,表现出特 别的好感,认为这些情诗如《邺风・静女》、《卫 风・氓》、《唐风・绸缪》等,在写“情”上具有 “俏皮”、“真实”[ ] 。的两种长处,故经久不衰。 他对古诗中咏女子的篇章尤其喜爱,在《五绝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谢昭新:论朱湘的诗学思想 的女子》中将五绝中的咏女子的诗篇归为五类, 但他不是胡批乱砍,而是作比较深入细致的分 析,说他“挑剔”也罢,可他的“挑剔”总能体 现其真诚的人格,总能给人以审美观照上的某些 启示。他称赞鲁迅的《呐喊》能给人一种“愉陕 的感觉”,是“妙文”,读了它“只觉到美”,同 即咏古代失宠的妃女的诗;讥讽女子的诗;宫 词;忆夫诗;咏女子意态的诗。每一类均有其审 美价值,而第五类“极其新颖有趣”,[s]1∞比起前 四类,艺术价值更高。朱湘对古代咏女子的诗的 浓厚兴味,也烙印到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咏古 时认为《呐喊》的艺术美表现在作者描写乡间生 代仕女的长篇叙事诗《王娇》以及相当数量的情 诗,都写得非常朴实、真切、动人。 活运用了三种方法:姓名的制作,背景的烘托, 人物的刻画 当然,他不是为了赞扬而赞扬,而 在古代大诗人中,他崇尚的是屈原、王维、杜 甫,对屈原、杜甫,没作专题论述,对王维则有专论 《王维》。他把王维放在东西文化的比较中,以显 示其价值、地位。认为“以画家而兼为诗人的,英 国有罗赛蒂(D.Rossetti),在法国有戈提哀(Gau- tier),在中国有王维。罗氏的诗微妙,戈氏的诗光 明,王维的诗幽秀。这三国的民性的结晶便是这 三位诗人”。不同的民族性使他们具有不同的诗 风,而王维那种“既有情又有景,外面干枯,而内部 丰腴的五言绝句是别国的文学中再也找不出来再 也作不出来的诗。它们是中国特有的意笔之画与 印度哲学化孕出的骄子”[7]。 朱湘对古代民歌不单是赞扬,主要是为了总 结出古代民歌的艺术特色,以供新诗借鉴。而对 曲的评价,则从诗与曲的亲密关系上,去认识它 的价值的。比如在系统评价清代戏曲家蒋士铨 时,不仅分篇缕述他的戏曲创作的一般内容,而 且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突出他的戏曲 的主要特色。“他的戏曲作到最精彩的时候,好 处终究是‘诗’的,不是‘戏剧’的,或者更精 确一点说,大半是‘诗’的”[5]1虬。蒋是以诗人 而写戏的,朱湘也是带着诗人的激情去评曲的。 他在评杨笑湖的《吟风阁》和关汉卿的《救风 尘》时,突出前者“以艺术擅长”,称赞后者的 写实本领和心理描写的逼真深切 这些批评都是 从形式、艺术美的角度着手的。也许因为朱湘从 小就热爱民间戏曲,更因为戏曲本身与诗歌有亲 密的缘分,所以当朱湘以诗人的气质去评曲时, 又能将诗的艺术养料作为审美心理的积淀,流人 到他的诗歌创作中。 但是,当朱湘把这种形式的审美的批评,运 用到现代诗人、现代作家身上,情况发生了变 化,不再是深情的偏爱,而是一种偏执、严酷的 形态了。除了对鲁迅的作品有较高的赞赏外,现 代作家的多数作品尤其是诗人的诗作,成了他苛 刻批驳的靶子。虽然他的批评比较偏执、严酷, 是从诗人特有的情感感悟出发,说出鲁迅作品的 妙处,同时也指出像《故乡》最后三段对人生的 解释,是多余的,“不该赘入”的。[9]3 朱湘在评论同时代的诗人时,“往往带着强 烈的情绪色彩,有的表现了他独具慧眼”[9]3∞。 他的诗评主要从“诗的真理即是美”的理念出 发,而美的标准更多的是在形式、音节音韵方 面。这是因为他受了英国诗人济慈和柯尔律治影 响,柯尔律治就特别强调诗的形式、语言的形象 化以及音乐美,他说“心灵里没有音乐,决不能 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1D]∞。用美的标准去评价 诗人,在具体运作时,他又提出了“宁可失之 酷,不可失之过誉”的要求,认为这样做才能促 进新诗的发展。上文已提及,他从建立新诗“格 律”出发,对胡适等人的初期新诗不讲音韵、过 于散文化,作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尝试集》 是“内容粗浅,艺术幼稚”,尤其是在17首诗里 竟用了33个“了”字的韵尾,有一处是三个 “了”字成一联,这样用“了”字韵尾太多,就 “令人发生一种作者艺术力的薄弱的感觉 了,,[ ]1札。在评价康自情的《草儿》时,认为诗 人最大的毛病是时常大发议论,“深中了旧诗的 流毒”;描写是康君的长处,他最会写风景,可 惜不能在描写上加进音节。这里既指出了康白情 的诗在音节上的弱点,又肯定了他在写景上的贡 献。应该说“五四”初期的白话诗,的确像朱湘 所批评的那样,存在着“内容粗浅、艺术幼稚” 的毛病。但朱湘又进一步看到,新诗到郭沫若手 里,艺术上有了大的发展。他在评康白情的《草 儿》时,就表现出对郭沫若的欣赏,他说康与郭 的诗有两点相同,即“反抗的精神与单调的字 句”,这两点在郭沫若的努力下是“成功”的, 而在康白情则“完全失败了”。他称赞郭沫若的 浪漫主义,认为构成郭诗的紧张的成分有三条: “单色的想象;音调的结构;对于一切‘大’的 崇拜”。而对一切“大”的崇拜,则根源于“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