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感悟地理中的生活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感悟地理中的生活

来源:年旅网
---------------------------------------------------------------最新资料推荐------------------------------------------------------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感悟地理中的生活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感悟地理中的生活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

地理知识中蕴含着人类的实践经验活动, 蕴含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地理课堂教学要深入挖掘地理知识的现实生活意义, 建立学生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体验地理知识的意义和地理学习的乐趣。

一、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学元素 地理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现实生活的实际出发,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乐趣。

在课前, 教师要充分分析教材, 找出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并在上课时运用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 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中, 笔者首先让学生了 解:

(1)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但是地球太大了, 很难一下子看清它的全貌, 于是, 人们模仿地球的形状, 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2) 我们可用经纬网知识来准确判定所有事物的地理位置, 可根据地球的陆地分布特点划分时区和东、 西半球, 可利用经纬网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温度带、 判断气候类型、 分析气候特征等。

1 / 6

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并标出自己家和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 生活的气候带, 讲述身边有关生产生活的状况等。

这样就能让学生意识到这节课的地理知识经纬网与自己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又有乐趣。

我们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由地球上的各种 社会生活、 经济活动和现象所构成。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了 解地理知识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引导学生深入领悟地理知识的魅力。

如世界上不同国家对于人口问题的政策各不相同, 欧洲一些国家鼓励生育, 我们中国则实行计划生育。

这实际上就反映了不同区域鲜明的历史文化差异和现实问题, 学生必须通过了 解各个区域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才能理解和掌握有关地理知识。

二、 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教学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活经验。

这些经验往往与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情境。

---------------------------------------------------------------最新资料推荐------------------------------------------------------

在日常教学中, 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 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知识其实离自己的生活很近, 进而感受到自己正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了, 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 也会学着应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例如, 在教学每个地区的城市交通状况 时, 笔者引导学生就自己生活的小城镇灵溪展开学习活动。

课前, 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 4 组:

第一组利用放学时间到灵溪的几个主要交通路口观察交通状况; 第二组到居民小区调查各户居民出行都用什么交通工具及相应的停车状况; 第三组到车管所了解近几年新增机动车的数据;第四组到灵溪镇了解城镇规划及道路建设情况。

每组选派一位组长负责收集整理材料。

在课堂上, 各组首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讨论了灵溪镇近几年的交通变化和目前的交通状况, 接着选派代表讲述本组调查了解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 灵溪交通存在的问题:

(1) 几个主要交通路口都有出现阻塞现象, 尤其是城中路口车多人多, 大家都争先恐后; (2) 几乎每户家庭 都有一辆小汽车, 有的有好几辆, 小区停车困难, 就连人行道也停满了 车;(3) 每年新增机动车呈递增态势 (2010 年增加 4500 辆, 2019 年增加 5500辆, 2019 年增加 7000 辆);(4) 灵溪镇道路规划很好, 但目前还只停留在规划图上, 要建设还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

3 / 6

笔者请一个学生把这些问题一一列在黑板上, 再让各组讨论解决灵溪交通问题的办法。

这样, 通过小组学习、 问题讨论, 原本单调的城镇交通问题的教学也就不再乏味了。

现实的生活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情境, 学生在生动的现实生活场景中展开学习, 提炼出学习的主要内容,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而对教师而言, 只要在课前布置好各组分工, 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以引导即可, 也能实现教得轻松。

此外, 我们还可以从乡 土地理入手展开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 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水稻及其他农作物。

笔者经常提醒学生多了解父母亲是如何种植农作物的, 并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调查习惯。

例如,在教学季风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时, 笔者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分析雨热同期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的好处, 进而提出问题:

季风除了 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好处之外, 是不是也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 笔者引导学生把亲身经历过台风来时的可怕场面和感受讲出来, 引导学生用图片展示自己亲身经历的灾害的典型事例。

---------------------------------------------------------------最新资料推荐------------------------------------------------------

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季风知识, 而且可以利用季风知识为自己安排学习生活, 为家里的农业生产提出合理建议, 从而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对生活的意义。

三、 通过室外课拓展生活化教学的载体 在地理教学中, 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野外观察、 实地体验等探究活动, 可以使学生感受平时所学地理知识的魅力。

我县地处浙闽交界处, 地形多样, 有平原、 丘陵和山地, 为地形教学提供了典型的天然样板。

对此, 笔者曾带领学生到校外上室外课。

课题是《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要求学生带着地图进行定向越野, 爬到学校周边山顶观察地貌形态:

哪里是山脊;哪里是山谷、 鞍部; 怎样选择越野路线; 应在哪里修建水库; 怎样设计建设村庄; 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 等等。

此外, 笔者还指着一级级弯弯曲曲的梯田给学生讲析等高线的相关知识。

这样, 课本上的知识都能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 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掌握地理知识; 同时, 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出的人间奇迹, 使学生产生热爱家乡 的思想情感。

显然, 初中地理室外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5 / 6

开展室外地形实物考察, 进行地理事物实地调查等课外实践活动, 能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接近社会生活实例, 开阔视野, 并从野外开阔的场景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 初中地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社会生活, 只有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才能体现地理知识的真正价值。

地理教学的目的, 就是要感悟、 发展、 完善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 使教育贴近社会生活。

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生活的乐趣, 并实现学以致用的课程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