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年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低年级语文预习习惯养成

低年级语文预习习惯养成

来源:年旅网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预习习惯养成探讨

册山中心小学 杨梦

2012年6月

一、 课题的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于此,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二、课题的研究现状

首先,国内外关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如《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林格著)、《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腾飞主编)、《自主学习型高校课堂建设研究与实践》(张广利著)等。但课前预习习惯作为学生习惯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没有系统的研究,而且对现如今小学生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实际可操作性不强。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其次,坚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为导向,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需要备学,即预习。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

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四、课题研究的设计 1、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课题界定:

(1)课前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2)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是指教师在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理论支撑:

(1)《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叶圣陶先生有关指导预习的论述: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学生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教师指导补充,不再是一味讲解。”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围绕着“预习”展开,就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3)心理学观点:

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而不是教师传授的学习。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2、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养成预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课题研究内容设计:

低年级语文预习是针对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的预习任务,通过一定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预习有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事半功倍。因此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1)预习方法研究: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生善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2)预习内容研究:

一年级预习的主要任务是: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想想识字的方法;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或者小节。

二年级的主要预习任务是: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思考识字方法,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等。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预习的度是一个比较难于把握的问题,有时会预习的比较肤浅,意义不大,有时会预习的偏离学习重点等等,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有时需要教师设计一定的预习作业,那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作业使预习有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一个内容。

(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

应如何检测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

因为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怎样选择有效的预习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关键。

4、课题研究方法设计 (1)文献研究法:

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情况、研究方法。 (2)案例研究法:

结合名师课例,具体指导学生该如何进行预习,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行动研究法:

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6——2012.7)

1、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预习习惯养成探讨》列入计划之中。 2、收集相关预习的资料,开展理论的学习。 3、研究名师课例中有关预习方法的指导。

4、拟定研究方案,请专家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9——2012.12)

1、预习方法研究:对教材梳理归类,研究不同的预习方法。 2、预习内容研究: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

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预习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12——2013.1) 1、整理分析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汇集课题研究成果。 3、形成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汇报活动。 六、课题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调查报告。 3、论文、案例集。 4、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七、研究人员分工

杨梦: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课题设计、实施、案例收集整理、材料归档、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工作。

李景兰:课题组成员,主要负责案例收集整理、阶段成果整理、材料归档。 顾召兰:课题组成员,主要负责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整理、实践反思、材料整理。 八、课题实施的保障

1、我校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教研经验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课题组成员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

2、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十分重视与支持。

3、有计划、有一定的教研时间保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