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复习要做到能正确地读,写已学过的词语,理解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能按要求给词语进生归类。
【积累词语】
词是能够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每篇课文后面要求说说写写的词语,都应该正确地读写及积累。 【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方法:
1、弄清这个词语中,两个关键性的字的意思,然后考虑整个词语的意思。例“凝神谛听”这个词,其中“谛”是“仔细”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注意力仔细地听”。 2、有些词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要注意它们的比喻或引伸义。例:“目瞪口呆”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惊讶的样子,而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
3、要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这茶叶的香味吓煞人。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前一个“煞”是“杀”的意思,后一个“煞”是“极”的意思。
一、辨析词义
辨析词义的方法:
1、要搞清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团结”和“勾结”,都有一个“为了一个目的联合和结合“的意思。“团结”用于好的方面,而“勾结”用于坏的方面,指“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结合”。 2、注意运用的对象。如:“爱戴”和“爱抚”,前者用于党、领袖、英雄,后者用于老一辈对后代。 3、注意范围的大小。如:“辽阔”和“广阔”,都是指面积广大,但辽阔比广阔所指的范围更大。 4、注意程度的轻重。如:“喜爱”和“酷爱”,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爱”比“喜爱”的程度重。 5、考虑词语搭配的习惯。如“提高水平”,“改进方法”,“改善生活”等。
二、用词造句要做到:
1、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它的使用习惯,特别要留心这个词语用在什么场合,常跟哪些词语搭配。 2、把意思表达完整。
三、词语的归类或排列,常见的可以从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概念大小,相关相对关系等方面来考虑。
多义词复习指导
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在小学阶段,只要学生了解这一特点,并能在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建议】
1、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过程中提高学生解词水平。 3、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有一定的速度。”这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对字、词的复习。 ⑵ 查字典的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的重要能力,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技能。因此,不仅应学会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还应学会数笔画查字法。复习中应结合学生的情况经常运用,逐步 养成习惯,但不必过多的进行专门的练习。
⑶ 查字典的重点和难点是确定部首及选择解释。对此应结合课文中的字词进行指导,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作必要的练习。
⑷ 词语复习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对常用词语和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应采用各种形式 让学生进行运用。写近、反义词,选词填空是常见的形式,还有造句,联词成文,词语搭配等 都应当让学生进行练习。
成语复习指导
为了突出成语的重要,特将成语单独作为一部分。成语是汉语中的精粹,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汉语中的成语常常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许多成语都有一个生动有趣、富含哲理的故事,如:杯弓蛇影、天衣无缝、一鸣惊人等。因此,学习成语不仅能积累词汇,而且能增强阅读、理解水平,了解历史,拓宽知识面,另外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它,会使语言更精练,更形象生动,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教学建议】
1、依据教材,回忆并引导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习过的成语,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以语文活动课形式,交流课外学习的常用成语,并达到引导学生注重平时阅读积累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3、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增强兴趣,如:成语竞猜、成语接龙、成语对联等游戏性练习。
2、可以利用教室中的板报和学习园地,辟成语学习的专栏,由学生编稿、组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联词语复习指导
用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因此,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是非常必要的。 【常见的几种关系】
1、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2、因果关系: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3、条件关系: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4、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5、假设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6、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7、递进关系: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不但„„而且„„;不仅„„还„„
以上几种常见的关联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有一些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如;尽管„„还是、不管„„总„与„即使„„也„„,教学时不要仅从理性关系上让学生分辨,甚至记忆,而应着重通过具体的句例让学生读懂它们在句子中表达分句之间关系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ldu.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12327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