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猪水泡病的症状图片.doc

来源:年旅网
猪水泡病的症状图片

概述:猪水泡病,俗称“猪烂脚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猪蹄部间或鼻端皮肤和口腔、舌面粘膜形成水泡或烂斑,临床症状上与猪口蹄疫难于鉴别,是由猪水泡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的病毒病,流行无季节性,潮湿闷热季节多发,养猪户应做好猪病防治工作。猪水泡病临床症状

1、常见水泡性疾病有口蹄疫、猪水疱病、猪水疱性疹及水疱性口炎等,均以口、蹄等部位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

2、早期皮肤苍白肿胀,在蹄冠和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结合处首先见到。

2.1、水疱明显凸出,充满水疱液,很快破裂,也可维持数天;

2.2、水疱破后形成溃疡,真皮暴露、颜色鲜红,常环绕蹄冠皮肤与蹄壳之间裂开;

2.3、严重时蹄壳脱落,有的病变部因继发细菌感染而成化脓性溃疡,蹄部痛感而出现跛行;

2.4、有的呈犬坐式或躺卧,严重者膝部爬行;

2.5、有的病猪在鼻盘、舌、唇和母猪乳头的周围同时出现水疱,经10天可自愈。

猪水泡病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是在蹄、鼻、口腔粘膜和母猪的乳头周围出现水泡。

临床上很难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疱疹区别开,易发生误诊。此病在70年以后相继在国内不同省区屡有发生。

猪水泡病急型病例症状

蹄部水疱很快破裂。水疱破溃后露出鲜红色溃疡面,在蹄冠与蹄壳之间裂开。严重时造成蹄壳脱落,跪膝爬行或躺卧不起。在鼻镜、舌、唇和母猪乳头上也可发生的水疱;仔猪多见于鼻盘发生水疱,体温升高(40~42℃),水疱破裂后体温下降。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如无并发症不引起死亡,病猪康复较快,约2周后创面可痊愈,如造成蹄壳脱落,时间则会延长,恢复较慢。

猪水泡病亚急性型症状

病的传播速度缓慢,症状轻微,一般不容易被现。

猪水泡病隐性型症状

水疱病发生后,有少数猪出现神经症状,表现向前冲,转圈,用鼻磨蹭门栏、啃咬用具、眼球转动,有时出现强直性痉挛。该病型易被误诊。

猪水泡病病变流程

猪水泡病的潜伏期2至7天,取决于感染材料的量及感染方式。首先在一个或几个蹄冠边缘上出现个别的原发的小水泡,随即在鼻上出现。然后发展一至二天,在趾问、蹄边和脚掌

观察到继发的水泡。水泡继续延续至角壁并在此引起乳头体出血,往往导致角壁松弛及脱落。除四肢外,发生水泡的有鼻、鼻梁、舌、唇、齿龈、腭。个别的在乳头可观察到水泡。

猪群中个别猪发生跛行,而在硬质地面上行走则较明显,并且常弓背行走,有疼痛反应,或卧地不起,体格越大的猪越明显。

体温一般上升2-4℃。损伤一般发生在蹄冠部、蹄叉间,可能是单蹄发病,也可能多蹄都发病。皮肤出现水泡与破溃,并可扩展到蹄底部,有的伴有蹄壳松动,甚至脱壳。

水泡及继发性溃疡也可能发生在鼻镜部、口腔上皮、舌及乳头上。一般接触感染经2-4天的潜伏期出现原发性水泡,5-6天出现继发性水泡。接种感染2天之内即可发病。

猪一般3周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

猪水泡病影响

此猪病死亡率一般很低;

对哺乳母猪进行实验感染,其哺育的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有临诊症状的感染猪和与其接触的猪都可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并且至少可维持4个月之久。

猪水泡病诊断注意事项

临床症状易与口蹄疫混淆,应注意辨别,猪水泡病病猪体温升高2~4℃,水泡破溃后

即降至正常体温。蹄冠、蹄叉、鼻盘出现水泡,口腔、舌及乳头上皮很少有水泡;水泡破溃后形成糜烂,蹄壳松动或脱落;通常发病后1周内恢复,最长不超过3周;

结论提醒:

猪若出现上述症状并不能完全定为水泡病,还可能是口蹄疫或水泡性口炎或猪水疱性疹,请兽医及养猪户及时加以辨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