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第1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年1月 V0L.2l NO.1 J0URNAL 0F GUANGD0NG UNn RSn’Y OF F0REIGN STUDⅢS Jan.2010 用概念整合理论 析诗歌的互文性 以李清照词《临江仙》为例 高 原 (中国科学院・北京・100049) 内容提要:不同文本之间存在大量互文,诗歌文本也不例外。诗歌文本的彼此互丈能够激发 多个文本间的概念整合,从而帮助读者创造性地阅读诗歌。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 理论,以李清照词((临江仙》为例,具体分析诗歌的互文性,并探讨诗歌文本中互文性与创新性 的关系。 关键词:互文性;诗歌;概念整合理论 中图分类号:l 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2-0962(201 O)o1-0072-04 射于合成空间(Blend)。如下图所示 一、引言 图1 互文性指一个文本与其它文本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这 共有空间 一概念首先由法国学者Julia Kristeva[ 提出,她认为“每一 个文本都自建构为引用语的马赛克,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 及改造。”因此,任何语篇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的产生和 理解都与其它语篇有着关联。由此看来,文本的意义来自于 它与其它文本间的相互作用,意义的发生也不再完全取决于 输入空间1 输入空间2 “这个语篇”,而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其相关的语篇网络f2]。 诗歌作为一种文本类型存在于巨大的文本世界中,不可 避免地彼此指涉、渗透、转化和扩展。很多时候,互文性是 解释诗歌文本的必要条件【3】。然而,一方面,诗歌这一独特 的文本类型高度强调语言的创新性;而另一方面,互文性立 合成空间 足于文本间的相互吸收,否定绝对的创新性_41[5] f6_。这样看 采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诗歌的互文性主要基于两方面考 来,诗歌的互文性似乎有违诗歌的创新性。 虑: 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李清照词《临江仙》为 首先,概念整合理论一向重视对篇章的分析【 。近年来, 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诗歌的互文性,并探索诗歌文本 随着认知诗学的兴起和发展,认知语言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 中互文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 文学文本的分析,概念整合理论在文学文本的阐释方面显示 二、概念整合理论 了极大的优势,成为解释文学文本重要的认知工具【8】,在诗歌 的构建和解读中,概念合成更是一种基本的认知过程[9】。 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概念合成看作人类的一种 另外,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同时体现诗歌文本的互文性和 普遍的认知方式。最基本的概念整合是由四个心理空间构成 创新性。概念整合理论能够体现创造性思维的认知过程,语 的网络:共有空间(Generic Space)承载输入空间(Input 言使用者从多个心理空间获取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创造新的 Spaces)的共有信息,输入空间中的部分信息被选择性地投 心理空间,整合新的特征,形成新的概念。相互互文的诗歌 收稿日期:2009.05.22 =It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隐转喻现象”(09CYY003)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原,女,山东蓬莱人,博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72 2 01 0年第1期 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诗歌的互文性 文本激活不同的输入空间,而合成空间则是创造性思维的动 态结果。意义的构建并非孤立存在于诗歌文本自身,而是产 生于多个文本所形成的心理空间网络。 三、诗歌互文性的认知分析 诗歌表达言简意赅,寥寥数语传达大量信息,诗歌语言 的丰富隽永很大程度得益于人类的概念合成能力。概念整合 理论体现语言的经济原理,语言本身只是有限的信息载体, 但它能够开启语言意义的动态构建。读者不仅依赖文本自 身,还需到文本之外寻找意义。诗歌文本的互文可以在不同 语篇之间建立联系,为诗歌文本提供更多语义的通道,从而 进一步激发语言的潜能。因此,诗歌的互文常常给人以回味 深永的阅读体验。下面我们以李清照的词作((1}缶江仙》为例, 讨论诗歌文本间的概念整合。 1.李清照的《临江仙》与欧阳修的《蝶恋花》 李清照《临江仙》与多个文本互文,其中最为明显的互 文来自欧阳修的词《蝶恋花》。李清照本人曾就该词作过小 注: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 之。 李清照 临江仙 庭瞳 !墨宣壅塑鲎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健康城。 感月吟凤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 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 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 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两首词的互文显而易见。不仅开头两句完全相同,而且 设置的客观环境也较相似,立足点都是庭院,时间皆为春 天,景色均涉及花树等等。 然而,两首词却得到不同的解读。《蝶恋花》以描写闺 情幽怨著名,借外在景象烘托深居女人内心的隐痛。而李清 照的《临江仙》貌似续写春闺怨妇,实则暗蕴南渡之痛。词 人国破家亡,背井离乡,孤愤之情跃然纸上。也就是说,((1l缶 江仙》有两种阐释的可能,一种为闺情,一种为国恨,前者 可用文本互文加以解释,后者单凭文本互文似难说明。 下面我们采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临江仙》的双重涵 义: 图2 共有空间 台成空I司 输入空间之间的不同往往会带来独特的解读[10】。在图2 中,两个输入空间中的空间和时间概念有所不同。虽然两首 词的指示中心都是庭院,然而除庭院之外,它们还分别提到 另一处地点:建康和章台。章台常指歌妓聚居之地,恰好反 映怨妇的焦虑烦恼;而建康是南宋的偏安之所,也是词人流 落江南之地,说明作者的愁苫超越普通女子的凄婉心思。不 仅如此,《蝶恋花》中的时间定位于晚春“三月暮”,词人更 有“乱红飞过”之语,慨叹春光已逝,年华老去,也极符合 怨妇心绪。而《临江仙》虽同写春天,词人却着笔早春“元 宵灯会踏雪寻诗”之际,早春象征着生命循环的崭新开始, 可是诗人的态度却值得玩味: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实际上是对山河破碎、流落异乡的新生活的无奈和拒绝。或 者说,词人不仅深居,而且宁愿深居。 因此,李清照袭用欧阳修的 蝶恋花》恐怕不仅仅是“予 酷爱之”。一方面,词人以原文本为基础加入了若干深意; 另一方面,通过概念整合,“女词人”和“怨妇”合而为一。 所以,全词看似妇人闺怨,实则词人曲笔,不难想象,高调  ̄EC-Jl南宋政府,必然招来危险。可见,文本互文在这里隐匿 了词人的主观意图,而两个文本的概念整合为语篇解读带来 了多重意义的混合。正如英国文学评论家Lodget“】所说:文 本互涉不是,或不一定只是作为文本的装饰性补充,它有时 是作者构思和写作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2.韩愈的《华山女》以及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李清照的((If缶江仙》还涉及与其它文本的互文,即韩愈 的《华山女》和陶渊明的《归去来辞》[12】: 垂宣霆塑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韩愈((华a ̄-k-))) 园El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 归去来辞 ) 韩愈的《华山女》力图讽刺当时社会中佛道的虚伪。其 中描写的美貌女道士不仅轰动长安市井,而且赢得皇帝诏 见。面对以往豪门少年的百般追逐,华山女自然不便回应。 7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当然,李清照《临江仙》一词与韩愈所揭露的社会现实并无 联系,那么,为什么词人会使用“云窗雾阁”的互文呢? 根据概念整合理论最优化原则之一的“好理由原则(Good 总第2 1卷 读感受,还应准确描述某些阅读体验产生的原因。通过概念 整合理论,我们得以深入分析诗歌中互文性和创新性的关 系。在李清照《临江仙》一词中,互文是诗歌创新的关键, 作者在互文文本的基础上加以扩展,不仅保留了原来文本的 部分信息,而且为其赋予新意。可见,文本在反复的互文中 愈加丰富,日益成长,文本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态产品,它经 历着一个动态的更新过程。认知语言学家T啪e一 曾经说, 发明不是创新(Invention is not originality)。创新不可能凭 Reason)”B 31,若某一成分出现于合成空间中,该成分必然 带有某种意义。“云窗雾阁”是《临江仙》和《华山女》所 构建心理空间的共同成分,必将出现在两者的合成空间内, 因此,一定具有某种特别意义。“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 幕深金屏”表明了跟外界刻意保持的隔绝,突出了一个“深” 字,这与《临江仙》中拒绝接受现实的“深居”态度相互契 合,词人通过“云窗雾阁”的互文再次加强了“庭院深深深 几许”的“深”的意境。 同样,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呈现了与世隔绝、自得 其乐的生活状态。诗人的庭院虽然有门,但却宁愿终日关 着,意在摆脱外界尘世的污浊喧嚣,保持内心世界的淡泊宁 静。显然,李清照孤愤的情感和陶渊明的悠然自乐完全不能 同日而语。可是,他们拒绝外界的态度却是高度一致的,可 以说,这里的互文又一次加强了“深”的意境。 《蝶恋花》中的女子、《临江仙》中的女词人、《华山女》 中的女道士、以及《归去来辞》中的陶渊明都处于“深居” 的状态,它们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概念合成 】,并在《临江 仙》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而且,与《蝶恋花》中单纯的 “深居”不同,《临江仙》更多表现的是对“深居”生活的自 愿选择,以及对外部现实的坚决抵制。 图3 《蝶恋花》连用三个“深”字,足以令读者深感同情, 而《临江仙》一再反复加强这一意象,将词人拒绝现实、自 我封闭的沉隐悲怆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临江仙》中的互 文来自多个文本,但是它们绝不是多个文本的碎片(textual fragments)l”】,相反,它们紧密结合,成为全新文本中不可 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结语 著名学者叶嘉莹I 6】认为,阐释诗歌不应仅止于模糊的阅 74 空而来,一个文本的创新离不开其它文本的肩膀。 诗歌文本的魅力在于它带给读者的无穷联想I嘲,而互文 性提供了多层次的阅读可能。诗歌阅读往往对读者有着较高 的要求,其中就包括读者是否拥有相关文本的互文知识。 参考文献 [1】Kristeva,J.Semeotike:Recherches pour une Semanalyse fM】. Paris:Editions du Seuil,1969. [2】韩金龙.广告语篇互文性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 77.83. [3]Holthuis,S.Intertexuality and meaning constitution:An approach to the comprehension of intertextual poetry[A].Pettiif,J.&T.Olivi(eas.). Approaches to Poetry:Some Aspects of Textuality,lntertextuality and Intermediality【C】.Berlin:Walter de Gruyter,1994.77-93. [4]Hebel,U.(ed.).Intertextuality,Al ̄sion and Quotation:An inter- national Bibliography ofCritical Studies[c】.New York:Greenwood Press, 1989.1. [5][15】Plottel,J.&Charney,H.(eds.).Intertextuality New Perspec- tives in Criticism【c].New York:New York Literary Forum,1978.24,29. [6]Salines,E.&Udris,R.(eds.).1ntertextuality and Modernism加 Comparative Literature fC】.Dublin:Philomel Production Ltd,2002.21. [7]孟霞.概念整合理论评介【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4—7. (8】McAlister,S.‘The explosive devices ofmemory’:trauma nad the construction ofidentity in narrative[J】.Language andLiterature,2006,15 (1):91—106. [9][14】Freeman,M.The poem as complex blend:conceptual mappings ofmetaphor in Sylvia Plath’S‘The Applicant’ .Language andLiterature. 2005,14(1):25—44. [10]Dancygier,B.What can blending do for you?【J]Language and Literature,2006,15(1):5-1 5. [1 1】Lodge,D.The Art foFiction[M].London:Penguin Books Ere 1994.114. [12】赵晓辉.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李清照【M】.北京:五洲传播 出版社,2005,89. [13】Fauconnier,G,&TurneL M.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J]. Cognitive Science.1998,22(2):133一l87. (下转87页) 2 01 0年第1期 基于DE A的韩国医疗保健工作绩效测评 A DEA・based Eficiency fAnalysis of Korea’S Heath Care Li Shengchun Mullan James Jin Yinji Zhu Yingxin Abstract:This DEA analysis was done based on 1 6 regional administration zones with a total of 25 1 health centers. The eficifency was evaluated via an analysis of inputs and outputs based on a treatment of infectiousdental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vis—a—vis the number of personne1.It was shown that among the 1 6 local administrative units only Geonggi Province had a high eficiency.To promote efficifency in heath care workwe give some advice about,for example, ,having a new conception of it,innovating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health centersicientf number ,and guaranteeing a sufof professionals and budget.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hiring more persons in most of the health centers. Key words:public health center;management;input;output;eficiency;DEA f(上接74页) [16】Hightower,J&Yeh,F.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M].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 998 57 [17】Turner,M.Reading Minds."The Stuay ofEnglish in the Age of Cognitive Science f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51 [18]Owen,S.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andPoetics:Omen ofthe World[M].Madison:University ofWisconsin Press,1985.23 Analyzing Intertextuality in Poetic Texts within the Blending Theory: 1EVldence In ●一 一 -rom the 一 GaoYuan Abstract:Intertextuality is prevalent across different texts.Poetic text is not an exception.Intertextuality among poems can bring about a conceptual blending of different texts SO as to give readers a creative reading experience of poetry. This article,in line with the Blending Theor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attempts to analyze the phenomena of intertextuality in Li Qingzhao’S Lin Jiang Xian and to explic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texuality and originality in poetic texts. Key words:intertextuality;poety;Blrending Theory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