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浅析电影中的暴力元素 闺 莹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暴力元素从电影开始的初期就已经存在了,例如 《火车大劫案》(1903)的追逐打斗的动作,《党同伐异》(1916)战 争和斩首的场景。本文要探讨的是电影中的暴力元素对电影的 作用。 关键词:暴力元素;电影文学;人物形象 米歇尔・穆尔莱特曾说:“暴力是电影在美学上的一个主 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被动潜伏的还是主动积极的,每一次 具有创意的行动的核心和本质都充满了暴力,即便它在遭到否 定的时刻。电影就是一门和暴力紧密相连的艺术。”_l 暴力元 素从电影开始的初期就已经存在了,例如《火车大劫案》(1903) 的追逐打斗的动作,《党同伐异》(1916)战争和斩首的场景。暴 力元素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打斗、杀戮、血腥、武器、伤害等等, 而此刻要探讨的是电影中的暴力元素对电影的作用。 1暴力元素的分类 暴力元素基本存在于每一部电影中,犯罪片、战争片这类自 然是不必多说,对于爱情片、喜剧片这种比较接近现实生活的影 片也是存在暴力元素的。《二次曝光》中范冰冰臆想出来的杀 人场景;《家族荣誉4:家门的受难》中主人公与银行劫匪单独 PK的场景。 暴力元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单独的场景,对推动剧情发 展没有帮助的;另一种是暴力动作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与全片的 主题思想息息相关。爱情片、喜剧片之类的电影中的暴力元素 一般都是属于第一种,而犯罪片、战争片、恐怖片中的暴力元素 自然就是属于第二种。 暴力元素还可以分为这两类:热暴力和冷暴力。热暴力就 是最平常的打斗,战争片中运用很多。而冷暴力则指由环境渲 染出来的,人们不得不接收到压抑的气氛,这种暴力在恐怖片中 运用比较多。没有一种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象,是一种抽象的存 在。给人压迫、让人无处可逃。 2暴力元素对电影的作用 暴力作为一种电影当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有着其不可或缺 的价值。暴力这种行为在社会上是不被认同的,不论是打架斗 殴还是杀人抢劫甚至是贩卖禁品,但是这些在电影当中是可以 被合理化,被观众所认同的。 2.1 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香港电影历史长河中,有过一段属于古惑仔的辉煌时代。 《古惑仔》系列电影一共出了6部,而与之相关的也有好几部,不 得不说这是黑帮电影的传奇。《古惑仔》电影不仅反映了正面 渲染了黑帮中间的义气,而且塑造了一帮正面的混子形象。相 信每一个看过《古惑仔》的人心中都会有一个陈浩南,他不仅是 青少年崇拜的对象,更是成为了青少年学习的对象。黑帮作为 一个现实社会中的反面群体,却在电影当中成功的反客为主。 《古惑仔》很好的塑造了陈浩南的形象。在黑吃黑、以暴制暴的 世界当中,也是有黑白之分的,而陈浩南作为主角自然代表了正 义的那一方。当一切的暴力在相应的环境下得到了认同,主角 的行为也就成为了合乎情理的事情了。这帮人敢爱敢恨、不计 后果、为了兄弟义气可以两肋插刀,这种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也 使得以后的黑帮片纷纷效仿。 2.2推动剧情的发展 动作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必要元素,而暴力正是动作当中最 主要最常见的实用方法。现如今出现了许多以暴力为主导的电 影,《终极斗士》系列就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终极斗士3:赎 ・62・ 罪》中间男主角为了离开监狱获得自由,带着一条没有膝盖的腿 去参加监狱格斗大赛。整部片子都是充斥着暴力以及血腥,却 不让人有丝毫的反感。主角博伊卡为了能参加比赛与塞科夫赛 拳,这是本片的情节点一,正是因为博伊卡的胜利,推动的情节 继续向前发展。情节点二则是博伊卡被人毒打发现被老板抛 弃,只能拼死与劳尔格斗,剧情进入高潮部分。 2.3体现电影的思想 暴力的电影一般有两个主题思想,一是义气,二是自由。 带有暴力元素的电影主要有两种大的类型。一种是黑帮 片,体现的是义气。显而易见,暴力充斥着整个黑帮电影。从 《古惑仔》到《艋胛》,中国黑帮电影无疑都走了这个老套的主题 思想。另一种是欧美电影里面常有的,代表自由。主人公使用 暴力,往往是为了自由而战。《肖申克的救赎》里面主人公为了 不被侵犯,使用暴力反抗狱友;《勇敢的心》中主人公为了得到 自由,不被压迫,也奋力反抗;《新猛鬼街》里面主人公被猛鬼缠 身,他们不得不反抗,为了存活下来,他们必须对猛鬼使用暴力; 《生化危机》系列电影中,主人公为了解救更多的人,也必须对 丧尸采用暴力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许多的电影都是为了自由 而战。 3 电影中的暴力元素的现实作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压力很大,有许多情绪不能得到合理的 宣泄。控制力比较强的人往往会选择合理的渠道发泄不满的情 绪,例如打球、拳击、甚至是打游戏。控制力弱的人一般不能很 好的转移自己的情绪,不满的情绪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是要 爆发出来的,往往这个时候就容易产生暴力。越来越多的暴力 事件,使得社会变得不安定。而暴力电影的出现正好可以解决 一部分暴力在现实生活的出现。每当人们看与暴力有关的电影 的时候,内心会得到满足。电影在主人公的人物塑造上讲求的 是小人物完成大任务或者是失败者获得成功,简而言之,就是逆 袭。如果主人公得到了认同,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观众在角 色的身上找到了一丝自己的影子。主人公的一切行为都带动着 观众的情绪,这时主人公所遭受的、所经历的、以及所做的反应 都代表着观众。如果主人公做出合理的暴力行为,那么观众的 心理也将认可这种行为,进而使得心中的愤懑情绪得到舒展,现 实生活中的犯罪率就能得到一定的降低。 当然,使观众的心理得到舒展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人 们去花时问去看电影,而犯罪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早在2008 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家戈登・戴尔和加州大 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斯特凡诺・德拉维尼亚,他们认为, “从短期来看,如果不放映暴力电影,暴力犯罪率就会上升,《沉 默的羔羊》这类影片使得社会暂时安定。”在过去的十年间,美 国因为播放暴力影片,使得攻击事件每周下降了1000起。 暴力源于社会、源于生活,而暴力元素的电影又高于社会高 于生活,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要带着欣赏艺术的角度去剖析 电影。电影中含有暴力元素,可以增加观众的观看率,增加经济 效益,最重要的是还有可能成为暴力美学的典范,继续发展暴力 美学。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穆尔莱特.为暴力辩护(转引自帕特里克・富尔赖 《电影理论新发展》)[M].李二仕,译.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