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ineering工程
hinaCPlant
机械设备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
阮杰
(西安黄河机电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3)
摘要:机械设备是现代企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于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这一工作主要涉及到企业设备的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对机械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技术、经济的综合管理。每一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与投入。本文对有关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进行论述探讨,并试图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19)02(上)-0055-03
1 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企业机械设备也逐步朝着现代化、自动化、集成化的方向迈进,对于机械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从其管理的角度分析,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设备作用的发挥,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1 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设备管理机制。个别企业对于设备设施重使用轻管理,不重视管隙配合,尺寸为0.01~0.015mm。
(3)大修时齿轮箱内务必清理干净。
(4)齿轮箱内留给波形簧的间隙为2±0.15mm,同时拆检时注意波形簧有没有存在弹力不足或者是表面磨损,出现上述情况,需对波形簧进行更换。
(5)单独更换密封时,轴串如果较大,需要大修。(6)回装时泵体内有3颗内六角螺栓,注意把紧。(7)回装完毕后,重新校核电机与泵的同心度。2.2 高速泵机械密封重新设计
针对高速泵的密封不能长周期运行的问题,我们同机动、供应、生产车间、密封厂家一起对现场工况进行了重新识别,根据实际工况由密封厂家对密封重新设计、改造,目前密封已经基本达到了8000小时使用寿命。2.3 高速泵预防性检修思路
(1)目的。预防性检修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零部件尤其是高、低速轴的使用寿命。通过几次检修分析发现,每次故障基本都是轴承性能降低在前,高、低速轴齿轮损坏在后,尤其是高速轴承的损坏使处在高速啮合运行的高、低速轴轮齿瞬间啮合不匀破损,大面积断裂。这样检修时就需要更换高、低速轴配件。以焦化P-108为例,每次检修更换的高、低速轴等配件价值2.3万元,实际上经过几次检修后,所消耗配件价值为10万元之多,对人力物力也是极大的浪费(表1)。
理工作的效益,更多还是依靠过去的老经验与老做法,没有建立起现代的设备管理规定和制度。二是缺乏专业的设备管理人才。企业的重心在于生产经营,但设备工作是完成这些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更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但企业对这方面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队伍还没有建立完善。三是设备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在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中日常的管理监督检查不到位。1.2 机械设备配置不当
这在企业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通过机械设备的优化配置能够使设备的性能与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为企业生
(2)意义。预防性维修的意义就在于以最低的维修代价换取设备最长、最稳定、最安全的运行周期。通过上述检修质量的控制、密封配件质量的提高,制约高速泵长周期运行的关键就在于预防性检修的周期。
(3)预防性检修实施。为进行预防性检修和运行周期设定,经过统计总结,我们将焦化P-108的累计运行周期设为250天,之后运行期间加强现场的巡检、状态监测,通过对比振动变化情况及时作出检修计划。强制检修周期初步设为365天,也就是1年,每次检修时可以通过检查轴承磨损情况,逐步往上累加强制检修周期,最终达到一个合理的累计运行时间。对于P-502,我们设定为140天,P-505我们设定为180天。通过不断的统计,尽可能的延长检修周期,达到预期目标(表2)。3 结语
通过对6台高速泵的检修统计,在保证好各配件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检修水平、总结出每台泵的初步累计运行周期。通过平时的巡检状态监测,预防维修,进一步提高此类设备的运行可靠度,以保证生产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海英,张际平.高速泵诱导轮叶片断裂原因分析[J].石油与化工设备,2010,13(10):46-48.
中国设备工程 2019.02 (上)
55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研究与探索·维护与修理
产经营和市场竞争提供强大的助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部分企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清醒认识到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问题,导致机械设备的性能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对成本投入过分重视,加上部分人员认识存在着偏差,造成管理人员对于设备的管理投入不足,造成设备没能合理进行优化,影响了作用发挥,最终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二是不注重老化设备的更新。一旦设备出现了老化现象,故障率就会大幅提升,甚至可能会引发生产事故,但部分企业对这一点的认识不够,不能及时淘汰老化设备和引进新设备,造成设备“带病上岗”的情况出现,不但效率低下,有的还会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存在着设备闲置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技术人员不足或生产工艺调整,造成部分设备虽然引进,但不能发挥作用,造成闲置,没有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1.3 机械设备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
要完成设备管理工作任务,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履行好管理职责。但目前部分企业在这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部分企业仍然采取直线管理的方式,管理的职责更多集中在上层,而下属单位对于设备的管理权限非常小,但使用一般都在下属单位,这就造成了管理与使用存在着缺位,管理工作滞后性严重。特别是一些紧急情况,经常会出现延误。二是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特别是在涉及管理职责方面,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及时,但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经常是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管理与使用相互脱节,导致出现问题的时候,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有些部门发现了问题但不是本部门的职责,相互之间也不会进行通告,因而在管理环节存在着隐患。三是部分企业在需要时引进了设备,但引进后仅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了作用,而后长期将设备闲置,或者是只有部分人员能够操作设备,而其他大部分人员不具备操作设备的技能和水平,人员与设备之间没有进行合理配置,造成了的浪费。
1.4 机械设备技术人员专业培训不足
当前,部分企业对于相关的技术人员重使用轻培养,更多将精力放在技术人员与相关设备作用发挥上,而没有投入精力与财力对人才进行培养和对设备进行维护,导致一线的技术人员的水平相对弱化,对于设备的性能指标和参数等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掌握不清。1.5 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不重视
在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方面,在引进设备以后,设备使用单位对于设备依然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不重视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在机械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使设备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缺乏维护保养,通常都是在设备有问题出现之后才实行维修,相关工作人员缺乏预防性维护意识,影响了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2 提高机械设备管理的对策分析2.1 需要提高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问题难以解决,更多与人的因素存在着关联。因此,首要的就是要解决人员的素质问题。必须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人员素质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出现一系列的对策与措施,加强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对有关的制度进行完
56
中国设备工程 2019.02 (上)
善。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设备管理人才,并形成良性运转的管理与培养制度机制,使相关人员切实掌握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与技能,并定期开展培训,以保证人员素质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其次,建立培训机制,对企业中负责设备管理与操作的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有关的规定与操作的能力,以提升管理的效益;最后,做好定期的考评工作。定期对设备的管理工作和操作工作进行考核评价,以此来作为绩效标准,使相关人员真正在头脑中对设备管理工作重视起来。
2.2 加强管理,合理进行机械设备配置
强化设备的管理与应用,必须要进行合理的配置。首先,必须要对设备的性能技术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测与检查,对于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防。这方面的要求就是要对设备的全面情况进行综合的了解与掌握,并做好记录,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防患未然,以免影响设备的使用与性能发挥。其次,在设备投产使用以后,要按照企业制定的制度和规范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与保养工作,组织专门人员对设备进行巡检。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频繁、损耗较多和故障多发以及重点关键的设备,更是要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保障。对于在一段时间内动用较少的设备,也要指定专人进行妥善保养,加强日常的管理与保养,以保证其性能良好。对于故障设备,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修理,尽快排除故障,难以修复的,要及时进行更换更新,保证生产不断线。2.3 健全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制度是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与保证。要做好设备管理的工作必须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规范设备的日常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企业日常工作与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结合设备管理与企业发展形势,建立起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其次,建立设备管理档案机制。档案对于设备管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自设备引进之日起,就要建立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的档案资料,对设备的性能、参数、工作状态以及设备使用的每一个环节等进行详细的记录,特别是使用、维护、故障排除等,为设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保证。2.4 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同样重要。企业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必须要结合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配套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在引进设备的初期,建立管理档案,并在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检测工作,从操作系统到电气设备,对于设备运行的各种部件和零件等进行全面细致的维护与保养。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及时进行维护,以恢复其技术状态,保证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要建立起设备维修记录,对于故障情况、维护技术等进行详细的登记,一方面为设备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另一方面也为维护技术总结好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 结语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设备管理水平及设备使用状况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设备管理观念,切实树立起设备管理的意
中国设备
Engineering工程
hinaCPlant
CRH2及CRH380A型动车组齿轮箱高级修
周期间隔延长至120万km可行性分析
邹开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机车车辆监造项目部,山东 青岛 266111)
摘要:介绍了CRH2及CRH380A型动车组齿轮箱的结构与功能、现行检修规程要求、高级修周期间隔延长方案等内容。通过实车跟踪验证,对执行过程中积累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论证了CRH2及CRH380A型动车组齿轮箱高级修周期间隔延长至120万km的可行性。
关键词:动车组;齿轮箱;检修周期;延长
中图分类号:U2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19)02(上)-0057-02
动车组检修周期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级修和二级修为运用修,三级修、四级修和五级修为高级修。运用修和高级修周期循环如图1。
图1 运用修和高级修周期循环
为减少动车组的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提高运用效率,需考虑将CRH380A(L)型动车组齿轮箱的高级修周期间隔由目前的60万km或1.5年延长至120万km或3年。1 齿轮箱组成结构与功能
齿轮箱组成是动车组转向架的重要零部件之一。齿轮装置的作用是将牵引电机的驱动力矩有效地传递到车轴从而使动车组加速,或者是将车轴的转矩传递给已转为发电机工况工作的牵引电机从而使动车组减速。齿轮箱组成主要零部件包括大齿轮、小齿轮轴、轴承、箱体、轴承盖、齿轮箱起吊装置、温度传感器及接地装置等,齿轮箱主要结构如图2。2 现行检修规程内容
现行CRH2及CRH380A型动车组齿轮箱三级修为状态修,检修流程为:齿轮箱外观检查→吊杆装置分解检修→分解齿轮箱上盖→大齿轮目视检查→齿轮箱内部清洗→接地装置检修→温度传感器安装座检修→小齿轮轴游隙测量→油位计视窗检修→预加润滑油。
检修规程规定齿轮箱磁栓表面不得有大块铁粉或黑色鳞状薄铁皮大量粘附,小齿轮轴承的游隙为0.120~0.150mm。
图2 齿轮箱主要结构
3 高级修周期间隔延长方案
自2015年2月至2018年初,累计共选取97列111组CRH2及CRH380A型动车组开展高级修周期间隔延长实车验证工作,共涉及12个铁路局15个动车组,覆盖典型运用环境。齿轮箱高级修周期间隔延长方案为齿轮箱在新造或四级修后运行60万km或1.5年时不进行三级修,在配属铁路局进行专项检修,运行120万km或3年后进行四级或五级检修。
齿轮箱组成专项修时在不落轮状态下进行清洗并更换润滑油,每列抽取前半列检测齿轮箱小齿轮轴游隙,检测接地装置弹簧压力。
在专项修后至下次高级修期间对齿轮箱磁栓状态、齿轮箱温度、齿轮箱润滑油状态、转向架动力学状态进行跟踪检查。4 齿轮箱故障模式及影响
(1)故障模式。齿轮箱主要作用是传递牵引系统与轮对之间的动力,其主要的故障模式为油位视窗裂纹、齿轮箱渗油、润滑油乳化发黑以及小轴承游隙超差等。齿轮箱油位2016,(03):58-59.
[2]何丽君.机械设备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江西建材,2017,(11):182,188.
[3]王卫东.浅谈机械设备管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J].机电信息,2018,(15):80-81.
[4]朱新明.农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南方农业,2017,11(5):95,103.
中国设备工程 2019.02 (上)
识,并结合企业日常运行和生产经营的实际,实时更新与改造设备,并建立起完善配套的设备管理工作制度体制,完善设备管理、操作与维护保养的人才队伍,切实发挥设备在企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立水.现代机械设备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措施[J].质量探索,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