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余世维讲座整理1

来源:年旅网
1/16

主持人:公司在此举办一个成功经理的讲座,特别邀请了我们余世维博士给我们讲课。余博士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下面我们欢迎于博士给我们讲课。 余世维:

总经理还有各位,大家晚安!我想在正式这个培训以前,我简单地讲几句有关这个上课的事情。第一个就是虽然把它称之为培训,但是我想,因为我上课这么久了,我从来很少有人说听到培训以后非常愉快,大部分人听到培训都不愉快,可见培训这个东西给人家的感觉非常地枯燥、教条,又非常形式化。我自己晚上在大学教书,白天和各位一样在做企业的,所以我自己特别注意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培训这个东西最好不要讲得过多的教条化,尤其是在座的干部可能都是念过大专的,这个东西在学校里面书本上都有,在南京街上随便都能买得到,我希望尽量讲一下实践方面和个人的体会。

讲到个人,我在这里稍微叙述一下。我在外面很少告诉人家我在大学当教授,我逢人很少告诉人家我是博士,因为做生意和这个事情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反地,如果你是一个博士,做生意的时候如果作错事情,人家还会笑,所以我在外面逢人很少提起我是博士。我只有在晚上、在上课、在研究所(因为学历的关系必须在大学要是博士)那个时候才会有点用,结果我晚上在研究所上的课都非常的理论,正式像今天这样的场合,那点课反而一点都没有用。

那么讲到我的背景,其实我今年已经53岁了,我的女儿已经进研究所了,所以我在这个生意场中我大概打转了二三十年。我读书和别人不太一样,我是大学毕业以后先工作的,工作赚钱以后再去念硕士,硕士念完以后再回来工作,再赚钱,再去美国和英国念博士。所以这个原因有两个:第一,我爸爸没有钱给我念到博士;第二,我喜欢跟社会、工商界结合在一起,我不喜欢做一个纯学术研究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读书就像分期付款一样展开。我做钢铁,也做集装箱,也做拖车;我做房屋营造,也做化装品;我另外从事家具和纸张;另外做不动产,所以我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我个人的行程,自己算了一下大概环绕地球20圈,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我大概全部到过。我出生在上海的杨树府,一岁的时候跟我们父母亲到台湾去。在台湾,他们叫我们这样的人叫做外省人,因为我爸爸、我

2/16

奶奶是普通人,我妈妈是东北人,长春。所以,台湾就管这样的人叫做外省人。我从台湾回祖国大陆,这边人叫我台胞,这是一个很暧昧的身份。我讲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血统上面我其实比较依附于中原,我对中国的认知是非常强烈的。在世界各地,我常常认为当中国人非常荣耀,我的祖国能否让我像这样子的荣耀起来是另外一回事儿。但是我在外面提起China,讲到中国,我不会觉得做中国人不太好。我如果想当美国人早就当了,我是美国亚历萨纳洲的荣誉公民;旧金山、太平洋事务协会的委员;英国牛津大学国际事物研究所的委员,所以,我想当英国人和美国人,我很早就当了,但现在我不愿意拿绿卡,也不想当英国国民,我还是觉得当中国人比较好。

在这里,我用一句话做我的开头。在中国大陆提起联想,没有人不晓得。联想的经理人柳传志讲过这样一句话:“中国还没有完全壮大和成长以前,我们的压力接踵而至。”讲这句话真是很有道理。我因为在台湾长大,我在美国求学,又在日本工作,我在日本航空干的副总经理,是中国的最高职位,上面的总经理永远是日本人。我32岁干到日本的经理,已经是全世界日航最年轻的经理了,我自认为跟日本人比起来,我的工作能力不会比他们太差。但是我的祖国需要强大。所以柳传志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子的,因为我的想法也是这样子的。中国大陆在邓小平先生改革开放以来,它所承受的成长和机会是最好的,因为全世界一流的硬件在中国大陆全部都有。我常常看到你们拿手机,我家里有四台手机。台湾在20年前一开始有手机的时候,我就有一台了。那一台手机像两个饭盒一样大,上面带天线和话筒,身上还背着个背带,背出去像个小箱子。20年前在台湾背那个东西出去,已经很烧包了。吃饭的时候摆到桌子上,很多人都吓一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那个手机现在摆在我们家的四楼当作一个古董了;后来第二代那种黑金刚出来的时候,我也换了一台;后来第三代(托西巴)那种形态;后来出现了第四代,出了摩托摩拉小海豚;接下来的第五代卡式的,只有75公克,现在已经上市了。所以,现在的手机已经是第五代了。但是,中国上海跟南京一看就知道现在大家用的都是第四代的手机。所以,“第一代、第二代跟第三代在中国还不需要使用,这个时代就过去了。”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像中国这样的社会,硬件开发得这么快,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它的软件。

3/16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所谓的世界经济五强,做了个亚洲地区经济投资调查,他们讲了一句话,你猜是怎么讲的?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根据五百家世界重要的公司所做的调查报告,居然是两个字,叫做:用人。日本人说,在中国做生意最困难的是用人。美国人、英国人和德国人统统承认这一点。所以,在中国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人的思想给他拉上去。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用10年的时间把世界上50年的事情统统学完。所以,我一看上海浦东的那个样子就知道了,它那10年是世界上50年。结果呢,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这样解释的:世界上的硬件的50年,中国可以压缩成10年把它做完。但是,问题是这个软件,人的思想很难。所以,我们走遍世界很少发现,一个国家可以把人家50年的思想压缩10年把它学完,但是却可以把世界上50年的建筑压缩成10年把它建起来。这就是它最大的区别。所以柳传志先生的话很有引诱。中国现在门户开放,朱镕基先生讲得对,要改革中国的国营事业,干脆让中国早点加入WTO,让世界贸易组织来改革中国。但是这件事情给朱镕基先生带来很大的沉痛感,因为他知道,中国这么多事业,不是门户开放就可以开放的。所以,中国承受这种压力,我们在想一件事情,所谓的新八国联军,现在门户一开放,世界各国顶尖一流的企业统统上岸,要跟我们中国现在全部的企业火拼。这时候逼得中国门户开放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干脆让好的开放,让坏的淘汰,不然没有办法。这件事情就是说,我们今天在中国,看谁能够把世界上的50年的文化浓缩成10年,把它学起来,这样的公司就存活下来,这样的都市就能生存下去,这样的公司就能发展下去,否则干脆淘汰。

我们开这个讲座,用意就是在这里。不管邮电设备还是中国任何国营事业,我们都希望把西方的思想拿来研究。中间好的我们就把它留,坏的我们就去除,我们专门学西方列强成功的地方。所以,我今天上课可能讲很多有关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的例子,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个事情是人家成功的地方。不管中国跟日本有什么血海深仇,讲到南京这种南京大屠杀,是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关起门来讲,小日本50年前能够做航空母舰,一定有人家的道理。这件事情我们要学人家成功的地方。英国是一个跟中国贵州一样的相同面积的国家,到现在已经是世界经济五强了。你一定要知道它成功的地方。法国的面积不会比四川大,相当于福建。日本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四川。世界五强除了美国以

4/16

外,加起来的面积还不到中国的一半,就是世界五强了。所以,他们一定有他们的道理。我们今天学这个事情,我们研究一下,看我们的问题出在那里,他们的问题出在那里。

最后我用一句话做一个总结:今天在座的人数不适合做讨论,而且我知道我们有些分会议,所以我尽量用口述的,偶尔请教一下大家的意见。互动的话,由于时间关系,可能会比较难做。不过没有关系,各位在我讲话的过程当中,随时有问题,都可以举手,我可以就你的问题回答。我但愿这个课就把它当作是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在这边交换一下意见。我的话不敢讲完全正确,但是它是我这么多年来的心得,是我在世界各地所体会出来的感想。今天晚上和明天利用这个机会把它说出来,我们大家交换一下意见。只要说我今天晚上讲的话中间,你觉得有三句、五句、十句有用,我个人就觉得非常欣慰了。因为我们在南京不容易有这样的机会讲这个话,我尤其站在这个地方,面对先辈的讲话,可以说是难得的盛会。我们的目的是能够让大家有所反思。这个事情给他们带来一个想法,我的话当中有“中国人”字眼,当我讲“中国人”这三个字的时候,是泛指海峡两岸的所有炎黄子孙,所有人——汉、蒙、回、藏、苗,以及所有的中国人都在里面,甚至包含海外的华人。因为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中国人,他的文化跟个性是一样的。我在美国早上看到有人在公园里面打太极拳,一瞄过去就知道那个是中国人,我们的文化走到哪里都一样。所以,当我讲“中国人”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没有必要特别指出中国大陆还是哪个省,我就是泛指中国人所代表的。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我的课程简单的讲一下,本来这个是课整个白天和明天白天,压缩成今天晚上和明天白天。我的课程不管怎样压缩,都分为四大类。

第一个投影已经显示出来,我们先讲经理人所犯的毛病。所谓“经理人”这个话是西方人传来的意思,我们叫做“主管”。主管常常犯一些毛病,等一下我们将看这些毛病你会不会犯。我开玩笑地讲,在座的这么多人,说我等一下所讲的问题统统都没有犯的,我敢说一个都没有,我自己都还不敢说自己能做到这一点。我从基层干起。虽然我的母亲出生贵族,我母亲姓爱新觉罗。虽然我的父亲出生的也不错,他是新一军的参谋长,但是这个都是过去的事,我可完全是赤手空拳的起来,从高中毕业以后没有拿过家里一毛钱。我爸爸这辈子只给过我一样东西,叫做“一个二手货的洗衣机”,其它的统统都没有。我完全是凭自己赚钱

5/16

起来,从基层职员一直干到总经理和董事长,现在手下一共有八个企业。我所以敢站在这边跟各位交换意见,因为我是做生意的,我其实是个典型的商人,只是我晚上像个教授,白天就是一个非常阴狠的商人。就是这样而已。做事情就是这样,理论和实物就是要结合。所以我的话通常都是冲着实物来讲,跟各位的出发点其实是差不多的。所以,我把我讲话过程当中分成这样来讲,先讲我刚才提到的总经理常常犯的毛病,接下来讲一个总经理的智慧——他的IQ问题,明天接着讲下去,要讲EQ——作为一个主管情绪问题,最后讲一个AQ——就是大家碰到逆境的时候,他的压力问题。所以尽量让我的话轻松一点,我随时举例,让例子来引发我们的思考,从例子里面体会这个问题。好吧?我们现在开始我们的话题。

第一个,拒绝承担个人的责任。有句话我常常告诉我的干部(因为我在公司也是总经理),我跟他说,“有一句话不要常常讲,叫做‘我以为’。”

我那个老大,我讲的是我那个现在读研究所的大孩子,他在还不到一岁、快到满岁的时候,有一天坐在我们家的那个床沿上,我太太在整理那个床单,结果一拉(他正好坐在床沿上)“嘣咚!”掉下去了。小孩子一掉下去,前一两秒钟是没有声音的,然后就开始惨叫。那时候我在书房里面,没多久我就走过去。我太太一看到我走过来,就马上说:“我以为„„”,她就是用这个话开始的。老外也常常讲这样的话,“I surpose!”、“I think!”、“I guess!”我提醒你,这个话以后不要常常讲。我当场就告诉我太太,我说:“太太,你嫁给我以后,从今以后不要常常讲‘我以为’,讲‘我以为’就是错了,因为犯错就是犯错,不要常常讲‘我以为’。这个小孩子会掉下去,在初中就念过了,叫做‘惯性定律’,是物理里面的基本理论。你还是师大毕业的,所以一定是读过这个道理。还有,这种事情,在少女叫做‘可爱’,在少妇,叫做‘无知’,从今以后不要讲‘我以为’。”所以,我们家有个习惯,他们跟我一讲话,走过来说:“我错了!”我说:“说!”。先讲:“我错了”。“说!”我女儿也是走过来说:“我有两个错误。”我说:“说!”

我可以谅解任何错误,我不喜欢听“我以为”。

我们公司的钢铁厂1800多个员工,碰到我讲话永远不准讲“我以为”。“总经理,我犯了一个错误。”“说!”我可以原谅错误,我再重复一下,但是我不

6/16

喜欢听“我以为”。这个叫做“观念”。我这一招是跟日本人学的。日本人做事情常常很少讲“我以为”,他们都先说“这是我们的错”,然后再开始讲。

所以,今天做事情也一样。南京和江苏任何邮电公司做任何事情,习惯上就说,“这是我们的错”,然后再来解决问题。不要常常讲“我以为”。所以,当我们常常讲“我以为”的时候,犯一个毛病就去辩解。

接下来我在这边讲另外一个事情。世界上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每天都在不停的表现;另外一种人就是努力地在那里辩解,一直在努力地说什么东西不是他的错,他在那里辩解。生活当中就是这两种行为。我们以后就常常做前边这种,放掉后边这种,不要常常替自己去找解释。作一个主管要替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负起责任。

中国大陆的小孩子和台湾的小孩子非常一样,我突然间发现不管是“一胎化”还是国民素质的提高,现在的小孩他们都不得了了,像个宝贝一样。我知道,中国大陆在家里面生一个小男孩的都叫“小皇帝”。我在这里提醒一下,我们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中国如果要强大,要从我们的孩子做起。你这样子宠爱他和溺爱他,我们中国将来这一代会很麻烦。台湾、香港和新加坡都发现这样问题,就是我们下面这一代太糟糕了,他们没有负起责任,每天都在那里辩解:“我的功课不好,是我妈妈的错。”“我的功课不好也是我爸爸的错。”“我妈妈照顾我生活不够理想。”“我爸爸没有给我请家教。”“我在学校里喜欢偷人家的铅笔和橡皮,是妈妈的错,因为她没有给我买那个日本牌。”后来到了大学,到了专科甚至于以后进了社会,都说这是人家的错。所以,这样的孩子叫做从小没有负起责任。

我在美国华盛顿有一次看小孩和妈妈过街,那小孩摔了一跤,在地上躺着耍无赖。妈妈马上就教训——我正好站在马路这边,说:“站起来!帕米,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后来那个小孩站起来以后含着眼泪跟妈妈走在路边,妈妈马上坐下,就开始训,我正好在旁边等车,听到他母亲说:“你是一个孩子,但是你也是个男人,你那个样子,将来长大了能保护母亲吗?你自己站立起来都有困难,我们家还敢指望你?”就开始霹雳啪啦一直训。所以我就感觉到,西方人教育孩子,从小就比较建立他们的责任和自信。你看南京街上一定有老外的,你看看老外做事情和讲话的样子,就是像个样子。做事情负起责任,自信心从责任开始建

7/16

立。所以,我们做主管的就是负起责任,你自己不能够扛起你的责任,你的下属通常很少能够依靠你。

我们董事长有一次把我叫去骂了一顿,我说:“这是我的错。”我在董事长面前从来不敢说这是谁的错,等到我从他的房间出来到了我的房间,然后再用电话把我底下几个副总叫过来骂。我第一句话就告诉他们说:“我刚才被董事长骂的时候,我可没有讲你们任何一个人的名字,我在他的面前一肩挑起了全部的责任。你们这些饭桶和脓包替我犯下这样的错误。”这就叫做负起责任。我如果说在董事长面前说,这是许副总的错、少副总的错、王副总的错,我们董事长只讲一句话:“余总经理,我白请你了,如果今天都是他们的错,你在干什么?于总经理你在干什么?”我要是被人家说这样的话,我就去死。这个就叫做没有脸讲,所以在董事长面前就要一肩挑起。就是错,还有什么话好讲。回去再去把底下的人叫来一个一个地骂,一直骂到门卫,这就叫做大家负起责任。

我用一个例子来做这个解释。抗美援朝时代,美国的总统叫做杜鲁门,读过例子都晓得。杜鲁门的门上贴一个标语,上面写:BUCKS STOP HERE!“BUCKS”是水桶的意思。在美国旧社会有一个传水桶的活动,就是水源如果离用水的地方有一点的距离,他们就一个一个地传。这个是当初西部脱荒时代的故事。以后这个话在英文里面就叫做“把麻烦传给别人”,“To pass bucks”,把这个问题传给别人。杜鲁门总统的门上贴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任何问题到我这里结束,我不再传给任何人。所以他写了个“To pass bucks”。各位,你也可以在你的门上贴一个条子,用我们的中国话讲:问题到这里结束,我们就要向你鞠躬了。“问题到我门口结束”,就是“我永远不会把问题传递给别人”,“Never Pass!”就是“在我这里解决”。你想想看,每个人如果都这样解决,做上面的是不是非常轻松?

苏州无锡那边有个托西巴——日本公司,你们都知道的。托西巴跟你们做有关的产品。托西巴的总经理,你们有机会去苏州看看他们的经理——雅玛塔莎,他每天早上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端杯咖啡,从五楼走到一楼,从一楼走到五楼,然后看看报纸,没有多久就吃中午饭了。这是什么意思?这个就叫做没有人去麻烦他。其实那个总经理年轻的时候,在底下工作时候,他也是卖命的工作的。

8/16

这里我提醒你一件事情,我刚好和美国人、日本人相处过。我跟老美工作了十几年,我在日本航空待了12年——这两个国家我非常熟悉,他们有个共同的特色。各位,这件事情你可以学一学。他们很少去问他们的主管。我后来研究的结果:美国人很少去请教他们的主管,是希望自己能够有想象的空间:“Take it a try(让我试试看)!”;日本也很少请教主管,是因为他们怕主管说他无能。所以,日本人都是自己解决问题,实在不得了了走到主管这里说:“实在抱歉,我处理这个问题实在想破了头都无法解决,现在特地来找您,麻烦您看看能不能给我一个意见。”日本人除非不得已最后讲这句话。中国人一动就喜欢请教主管。

中国人的主管还觉得没有人请教他,非常地无聊:“今天上班上了一天都没有人来找我,真无聊得很!怎么搞得这么不重要呢?都没有人想起我。”这是中国主管的毛病。其实我跟你讲,下次有你的下属找你的时候,你要先跟他讲:“你有没有负起责任?有,你解决到什么地步?是不是非进到我这个门不可?是,马上坐下,我们谈谈看出了什么问题。”对不对?如果大家都承担起这个责任,需要做到这一步吗?

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没有办法启发工作人员。坦白地讲,很多中国的大机构都有个单位叫做人事部门,现在有个新名字出来了,叫做人力资源部门。不管叫人事部门还是人力资源部门。我提醒你,我们中国人做人力资源有个地方要稍微检讨一下。讲到这个地方,也许各位会说:“余先生,你怎么尽讲中国人的坏话?”我坦白地讲,今天关起门来,这里面没有老外,我们恨铁不成钢,今天在这里讲话就是检讨的我们民族的弱点。中华民族的优秀不需要我在这里吹嘘,我们在这里只要讲我们的毛病就可以了。所以我来讲一下启发工作人员。中国的人力资源部门和人事主管职权只有一半,为什么我叫它一半呢?因为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的主管,他真正的职权其实很大的,从一个人如何去选,如何去用,如何去留他,跟如何去栽培他,有四个阶段,请问他每个阶段都有能力吗?都有权利吗?中国的主管对用人难道都没有意见吗?所以,人力资源常常变成一个配角。还有个事情千万不要忘记了,你的手下有70%的训练是靠你,但是我们都很喜欢说这是人力资源的事情,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我认为一个主管要负7成的责任在教育你的底下,另外3成的责任交给人力资源。而且,人力资源是做通事教育,就是基本教育,真正的主管是做专业教育。你想想看,你在邮电传输知识当中有

9/16

这么多的技巧,你为什么不把它交给底下的人,非得让人力资源部门开课你再慢慢找人来教他?那么请问你在做什么?

台湾有个公司叫做奇美化学,它的老板姓许,叫做许文农。那个老板一个礼拜只上一天班,那个公司是全世界三大亚克力原料的制造厂之一。不容易啊,一个礼拜只上一天班。出去以后跟底下的人说:“我这个大哥大没有事不要常常打,两种状况去打它:第一个:厂房失火;第二个:有人死亡!”所以他一出去就是钓鱼、拉小提琴。其实许董事长能够做到今天的这个地步,是因为他花了10年到20年的时间去教育他的干部。

我在日本航空的时候也是这样子,这招是我在英国人的身上学会的。我跟我的干部说,“有本事把我所学的东西全部学去,我巴不得你跟我一样,我就做一个闲散的人。”因为你已经很厉害了。我在外面也是一样,我在台湾外面吃饭,跟我的干部讲:“我的手机不要常常响,我带手机是准备厂房失火我好知道,所以没有事尽量不要CALL我。”于是我就授权给他。这样训练的我的干部慢慢独立起来。

我们这边不是,很多中国人的想法:手机一个小时都没有响,是不是坏了?结果打过去,通的。“没事吗?怎么搞的?手机一直不响?”“没事,老总,都没有事。”“真的没事吗?”“真的没事,您慢慢地谈好了。”手机一关,想:这个家伙是不是家里搞政变、谋反?可能在后面扯我后腿,我非得回去看看。这就叫做不安。一个负责任和真正有成功的经理出去一天不做任何事情,公司是不会乱的,这个叫做厉害。厉害的人出去不带手机。

我坦白地讲,欧美社会不像我们这么喜欢带手机,尤其是晚上不带手机。因为晚上是他们自己的生活,白天把事情做好,晚上带手机是多余的。你们说,我说得对吗?如果白天都把事情做好,晚上需要开手机吗?

我在美国当台湾化妆品公司的副总经理,那时候派纽约,我以为礼拜天我下飞机的时候会有一堆老外来接我,因为我底下都是老外——一个鬼都没有,凄凄凉凉地拎一个箱子自己找到饭店住进去。第二天我无意当中跟他们聊天聊起来,说:“昨天都没有人在机场。”我不好意思说“来接我”,我说,“都没有人在机场。”他马上说:“为什么在机场出现?”我说:“因为我下飞机。”“你下飞机,我们为什么要出现?”我才知道那是你的事。

10/16

老美很简单,时间一到他就下班。但是白天上班的时候他没有给你摸鱼,没有投机取巧,他们用心地把事情做好。我底下的干部很厉害的,在那边打字,我们5:30下班,墙上的音乐一响,他们一听到,手就拿起来了。下班!下班!厉害吧?这一招厉害吧?我底下的总经理、销售部经理很厉害,美国半边都是他的生意,他能够在下班的时候,手一抬:下班!下班!然后回家:“有没有事情?没事我现在一离开门就关机了。”他手机一关,我就再不晓得他人在哪里,那天晚上就像在人海消失了一样。

我们公司不是一样的做吗?他不是一样的在卖化妆品吗?事情如果真的做好,手机,我告诉你,那是个心理安慰的工具,好像自己很重要,其实真正重要的人是不需要挂手机的。你看到江泽民挂个手机吗?对不对?就是嘛!真正厉害的人是不挂手机的。而且真在家里面如果非常的安心,人家说:“你出门没有带手机。”“不用手机,那些鬼做得很好的,我不用担心。”人家对你反而服气,说:“要的。”能够在外面喝咖啡,坐在长江旁边一杯接一杯喝。人家说:“老王,你怎么都没有回公司?”“没事!”真正厉害其实是这样的,这样子叫做按部就班。

那么所谓的启发是什么意思?随时、随地、随人的教育。我把它讲白话点,所谓启发底下的人,是随时启发,看到什么东西都启发,每看到一个人不对都启发,连一个门卫都可以启发他。但是我们当主管的就是不常常开他的尊口。我有一次在公司看到一个小姐在那边写信封,我说:“错了。”但是这是机会教育,我马上说:“全部过来!我现在讲一下信封。”有一种信封叫做中式信封,是直着写,在中国大陆信封都是横着写,传统的信封就是直着写的。我说:“各位,注意看一看信封上的错误:第一个:刘总经理。这个‘总经理’三个字小写在右边,是个错误。总经理是人家的职称,你不可以把人家的职称缩小,这好像是表示他不配当总经理一样。第二个:他的名字反而大写是一个错误,他的名字是他的名号,应该要避讳,所以‘刘总经理’四个字要一样大。他的名字叫自立,‘自立’两个字要缩小在右边。底下是‘敬启’,是错的。‘敬启’是恭敬的打开,人家凭什么恭敬地打你的信呢?这是个错误。写给人家的总经理只能写君启等,不可以写敬启;地址一个错误,我们右边写人家的地址。刘总经理的‘刘’是信封里面最高的字,任何字不能超过它,所以他的底下是‘刘总经理’那个‘总’

11/16

过来这一行,所以这是第二个高度。我们自己的地址是第三个高度。所以,他的名字是中间最高,他的地址是右边次高,我们的地址是左边最低。这叫做礼貌。”跟他们马上就讲。这个叫做机会教育。像这样的教育我常常讲。我在公司看到任何东西我都教育的,连他们叠一个东西叠不好我都要马上教育。

坦白地讲,我花很多时间在教育上面,但是这些都是辛苦在前面,成功在后面。我自己的女儿都这样教育。现在他们进研究所,我常常都不管他们的,因为他们像一颗树一样的被我捏好,长大以后就变成一颗很好的树。这是因为他们在树苗的时候,我就把他捏起来,所以现在轻松。我能够现在站在中国大陆讲话,家里面的钢铁厂在生产,我不用担心它。其实花了10年教育把它们建立起来。所以我强调的是教育。

我有一次在比利时喝咖啡,当咖啡端来的时候,我在那边弄的时候,咖啡柜台上的老板过来了:“这咖啡不是这样喝的。”我说:“这咖啡应该怎么泡?”“我泡给你看。”泡完以后,我说:“那么我现在可以开始喝了。”“不,你最好自己重新泡一下,”“再拿一杯咖啡过来!”就又拿一杯过来,他怕我担心,马上说:“不要钱,不要钱。”我自己又泡了一遍,我说:“是这样泡吗?”他说:“对,你可以喝了。”当我把咖啡端起来正要喝的时候,他说:“慢点!慢点!喝咖啡要慢慢地喝。咖啡进到口里的时候,不要马上咽下去,要用你的舌头搅拌,从鼻孔里面把香气散发出来,慢慢把咖啡咽下去。”Wonderful 咖啡!喝完以后,他说:“你东方来的吗?”当然了,我是黄种人,一看就知道。我说:“Yes,from China!”(是中国来的)“那什么时候离开布鲁塞尔?”“明天早上第一班飞机飞伦敦。”“那以后来的机会一定很少,一定再喝一杯。再拿一杯过来!”Free!免费!我又把它喝下去了。他送我到门口:“进来的时候,先生,有看过我门上的阿拉伯数字吗?”我说:“坦白地讲,我没有注意,真的没有看一下。”出去看一下,回头一看,公元1848年那个咖啡厅就有了。人家那么小的咖啡厅,公元1846年,中国还在清朝时代,他们就开了一家咖啡馆,对着客人喝咖啡就能注意到这一点。他说:“你看到墙上了吗?”我才注意墙上贴了很多照片,飞利浦亲王在那里喝过咖啡,荷兰女王在那里喝过咖啡,大恩帝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在那里喝过咖啡,我才知道那个咖啡店就在布鲁塞尔皇宫旁边,是王宫贵族的后代开的。他们把他们的品位做成这个样子,那个咖啡店不大,

12/16

只有这个房间的两倍而已。人家一个咖啡店开了一百多年,能够保持这个传统,连我们客人喝咖啡的样子不对,都马上过来教育。这就是西方人成功的地方。他们随时、随地、随人、随处地不断地教育。

所以德国人、日本人常常教育他们的后代。美国人、英国人也是这样做。我们中国人都是放牛吃草。所以以后一个干部进到一个公司或进到各位单位里面,你自己有七成的责任教育他、启发他。其实,人力资源只有三成的责任,不要把这个颠倒了,说你只要负三成,甚至一层的责任都不负,说这个是人事部门的错,其实这个刚好是相反的。

第三个事情,只强调结果,不强调思想。这是我们所犯的第三个错误。人其实先有思想。这个顺序应该是这样看,我们先有一种想法,再由这个想法造成一种触动,有了触动以后,变成一个行为,最后这个行为久了以后,变成一个习惯。变成习惯很难的,不容易的,要多少多少年才会变成一个习惯。这中间牵扯到一个文化。文化是很多很多年的习惯。

明国初年,有个中国的文学家叫做陈思凡,他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做《剑桥倒影》。那本书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它说:“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可以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可以培养一点点文化。”像南京是个有文化的地方,我15年前就进入中国大陆做生意,我在山东青岛盖房子,在广东东莞、佛山顺到南海那边做汽车配件,而且在珠海那个地方有座通讯设备,在上海这边我又是和平饭店的顾问,在那个地方跟他们经营事业。所以,我进入中国很早,倒是南京,我今天还是第一次来。我从小读书读到南京,就熟知南京的许多地名,什么莫愁湖了、雨花台、玄武湖、紫金山,甚至爆发惨案的中华门我都耳熟能详。我一听到南京就是六朝金粉,是六朝建国的地方,更是早年国家政府的首都,明太祖朱元璋建国的的地方。这个叫做文化。老外一到南京,第一个想问的就是这个事情。我们南京人第一个注意到的就是这个文化,其实他们看的就是这些。这种观念叫做从生活的习惯里面去体会。

日本人、法国人、英国人,他们都有他们的文化。我在英国牛津读书的时候,我只要看到同学的手上这个地方有徽章的,我都会马上问。以后看到英国人手上有徽章的赶紧问一下,他们恨不得马上告诉你。这个叫做家徽,就是他们家族的徽章。有个店叫做魂断蓝桥,那个男的手上就有一个家徽,那个叫做贵族。

13/16

在英国人只有贵族的手上能够有这个徽章。他们的衣服一穿上,手上有家族徽章的,巴不得你马上问。我碰到英国人马上一问,他就马上说:“你有空吗?”我说:“有的。”“坐下来,我讲给你听。”从他们祖先威廉一世开始讲起。这个叫做荣耀。

我们中国人刚好相反,历朝帝王建都到现在,中国的百家姓这么多,每一个姓里面竟然你们统统都有。朱元璋姓朱,朱家在家族里面一大堆的。唐太宗,我们家族里面姓李的也是一大堆的。中国人没有把这种荣耀摆在心上,所以姓李的逢人很少谈起:你认识李世民吗?这个就是荣耀感不强,就是文化的认知不够。原因就是我们常常没有把一个想法,由触动变成它的一个行为。

我在东京成年机场过境,要到美国纽约去,结果我坐的是第一班飞机,早上6:00起飞,我必须早上很早就Check In。我就问那里大机场的那个餐厅,说:“我是明天早上6:00的飞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5:00以前一定要吃饭。“你们餐厅有这么早开吗?”他说:“我们4:00开门。”我这个人很喜欢研究问题的,我就是要看看他们是不是4:00开。我特别赶的很早,我3:30澡就洗好了,衣服统统收拾好了,到3:50出去了。那个餐厅灯火通明,但是玻璃门是关着的,上面挂了个牌子:准备中。意思是里面正在准备。我看到很多人在里面忙忙碌碌,我就站在那里等。他说4:00开门。3:55我就看到餐厅的门口站着四个小姐,两个在左边,两个在右边。3:59看到店长站到中间,旁边两个小姐,面对玻璃窗。3:59:30看到他们整装。4:00玻璃门开了。我的脚往里面一踩,四五个马上说:“早安先生!欢迎光临!”手上4:00整。四个都是女的,那个店长也是女的。这叫做做事情的习惯。日本人做事情养成一个习惯,说几点就是几点。

我在德国接到一个请帖,上面写12:03。不相信以后你们发个请帖出去,上面写12:03,人家一定大吃一惊:敢讲03是什么意思?准时开始。我就是要看看德国人怎么表演。结果那天我11:50就到了,德国人西装统统穿好了,主人统统看表。那是一个宴会。12:00我就看到端盘子的统统把盘子端在手上,站在门旁边。那时候大家都看表:时间到,开动!就出来了。手上指着表12:03。不管今天谁没有来,那是你家的事,我们说12:03就是12:03开始。如果在南京搞这么一个宴会,如果有重要的官吏统统都要来,写12:00。谁会12:00准时到?

14/16

不会,他们先会表演。12:00到,有人就可能先到,一看:空的!里面没有人,现在不能进去,现在进去表示非常的好吃,不能进去。于是就在外面吃烟,现在进去多没面子啊?好像没有吃过饭似的。后来一直到12:30,里面开始陆续有人了。最后12:50大家大概快坐满了,还没开动。大家窃窃私语,为什么?最重要的人物还没有出现。于是交头接耳:到底是谁来?终于在一阵掌声当中,重要人物出现了:大家好!然后开始坐下。开动!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越大的官越后到,表示他非常重要。所以中国讲12:00没有人相信,结婚讲12:00没有人相信。

我提醒你,世界强国越守时,就是越强大的国家。像墨西哥那种国家就是不太强的。

我有一个朋友在墨西哥结婚,那一次我正好出差到巴西,于是就接受他的邀请。可是我怎么算都赶不上他们。晚上6:00开始,我最快7:00到。我拼了命赶到,最后去送礼金。结果连个鬼都没有。我以为吃过了,我以为墨西哥人吃饭这么快。“余先生,还没开始呢。”结果你猜几点开始的?9:00。7:00—9:00,我在纳闷:“你们客人怎么可能拖3个钟头呢?”“都在外面。”我才发现外面的草地上、河边、树底下都是客人。为什么?不拖到九点不会开始。墨西哥人都知道这个文化,所以墨西哥人并不是一个非常不得了的国家。所以世界强国其实大家非常遵守时间。这是一个思想,一种行为。你如果把它变成一个习惯,它就习惯。

这边我要特别提醒总经理喜欢讲的一句话,很多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喜欢跟底下的人说:不要告诉我过程,我只要知道结果。这个话听起来很帅,非常的个性。我这边强调结果,你不要跟我说过程多么地辛苦,我只问那个“三头牛”有没有攻下?如果我是师长、军长,就带着兄弟把我攻下来。不要跟我讲流多少血,我对血没有印象;不要跟我讲死多少人,我不在乎;我只要求今天中午以前把那个“三头”给我攻下。是不错,在军事术语上都强调这个观念,很多老总也都喜欢强调这个态度。可是,我们今天是做事业,不是叫每个兄弟死,你更不可能叫每个人阵亡。所以这个时候强调思想,你没有扭转他的思想,讲一百遍都没有用。

德国菲特烈大帝在打仗时,有一次坐在帐篷前面休息,他底下有个士官长,跑过去跟他说:“大帝呀,我跟你打了这么久的仗,南征北讨,到现在还只是一

15/16

个士官长。”德国菲特烈大帝讲话很有道理:“你看到没,士官长?那边有一个骡子,那个跟了我20年,还是一个骡子。”所以,一个骡子跟了20年还是一个骡子。可不可能骡子的背上挂着个上校、中校、少校?不可能,因为没有出息,没有成长。所以你的部属跟了你一辈子,如果他的思想没有长进,永远都是那样。

我们讲句凄凉的话,如果一个干部在贵企业、贵机构,在邮电公司里面当个员工,进门那天和离开的那天如果是一样的,你要哭死,他也要哭死。不相信将来有一天有人退休的时候,你问他:“老陈啊,你觉得现在比你进来的时候有聪明吗?”“没有。”“有长进吗?”“没有。”你们两个就抱在一起大哭一场。他会哭着说:“我一辈子,青春都耗在这里,没有长进,亏你还是我的主管,干了一辈子上司,都没有教我什么。”这个叫做没有成长。部属的成长需要教育,就像我们的孩子,他从生下来到高中毕业都是一样的。他的教育除了学校给他的知识以外,都是一片空白,是父母需要检讨的。如果你的员工这辈子思想上没有改进,你要检讨,因为你的主管没有教育他的思想,他没有这种想法,没有这种触动。没有触动发展不出行为,没有行为不可能成为一种习惯。

我有一次跟着一个德国人走过一个莱茵河,看小孩在那边钓鱼,旁边有两根钓竿。那个德国人就马上走过去:“你为什么两根钓竿?”因为德国规定一人只能有一根吊竿。他说:“我有一个朋友马上就来。”“到哪里去了?”“去了厕所。”说着说着那个朋友就走过来了。我看那个小孩大概小学四、五年级的样子,结果一看:是,两人两根钓竿。“有执照吗?”德国钓鱼需要有执照。“有!”他们开始掏自己的执照。“有尺吗?”德国人钓鱼需要带大尺,那个米尺。因为他们规定7寸以下放回河里,7以上可以摆回到自己篮子里面。“有!”一人掏出一把尺。他说:“奥!”讲完以后他就走了。我就跟他讲:“那个是你小孩啊?”“不是。”“你朋友的小孩啊?”“不认识。德国每个小孩都是我的子女。”听到了吗?每个小孩都是我的子女。下次你在南京街上看到任何小孩,都要这样对他讲:“中国任何小孩都是我的子女。”统统叫过来骂,如果他犯错。这个思想你认为是怎样建立的?

伟大的日耳曼人你别看他们第一次、第二次大战都趴在地上被打败,最后统统都重新站起来。德国到现在是世界强国,世界五强,是欧洲的霸主,整个欧盟人最强大的德国。你跟我讲希特勒被打败以后他们能站起来,凭的是日尔曼民

16/16

族的教育,我就从这个地方看出来他们教育的厉害。他们德国人把这个行为变成一个习惯,走在街上看到人随时、随地教育。

我在欧洲很少看到警察,整个社会都在教育。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只看到一个警察,因为芬兰的赫尔辛基每个市民都是警察,你只要在芬兰的作错事情,马上就有人讲你。他们是教育、思想、改造,这叫做真正的教育。因为他们已经变成一个行为,最后变成一个习惯了。

全部的日本人都是习惯,你如果没有一个习惯——我在东京日比谷公园有一次散布,我一进门就开始往左走,只走了十步,发现不对劲,因为全部的日本人都是从右边走,像逆时钟一样的全部都是遵守这个方向,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我赶快回头就绕到这边走。这个叫做习惯。我如果继续这样走下去,就开始有人在猜了:“你猜那个是哪里来的人?”他们会这样讲。他们说:“可能支那人。”“是吗?”“不相信问问看。”就会有的日本人跑过来问哪里人。“对,支那人。”日本会这样猜一个人。他们一看到表现不好的人会去猜是不是朝鲜人,是不是支那人,是不是台湾人。你跟我说为什么?因为他们会说:“我们日本人没有这种习惯。”我们日本人走路没有这种习惯。他们一出地下道全部都走右边,只要有人走左边就一定不是日本人,他们是这样判断是不是日本人的。这个叫做习惯。

所以,只要你们贵公司、贵机构只要有一个外人出现,一看:那个不是我们邮电局的。为什么?只要看他的走路姿势就知道不是。

所以,培养一个企业、带一批干部,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做一个主管最重要的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