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研究茶马古道文化的三个问题

2024-07-17 来源:年旅网

一、为何确定茶为核心研究要素?<?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茶是中国长期为世界输送的主体物质,既是中国对世界最卓越的物质贡献,也在精神层面上达到其他物质难以企及的高度。自魏晋以来,茶就赋予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太多太漫长的精神特质,此后历经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茶成为一种中国式乃至东方式的精神代表,活在历史最长久的话语体系之中。我以为,茶的发展至少经历了茶学诞生、茶雅文化、茶格文化以及茶空间广泛出现四个阶段。(周重林,《从勐海茶区看中国茶学重塑》,《普洱壶艺・茶艺》,台北,2010,6

 

       然而,现代中国茶叶话语权的旁落,令人无比遗憾。就像许多人熟知的那样,传统的绿茶话语权在日本和欧盟那里,红茶在英国人那里,美国人开始了对白茶的定位,只有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类“边销茶”,话语权依旧在我们手中。普洱茶近六年的大兴,再次引发了世界对茶马古道的关注及重新评估,由此也拉动了湖南黑茶,以及雅安藏茶的复兴,古老的茶马古道又一次清晰地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活着的“茶香之路”。

 

 

二、为何丝绸、马、盐都不能作为西南贸易的研究主体?

        20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史地研究的热潮,最初是由丝绸之路引发的,西方蜂拥而至的探险者、掠夺者让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西方话语乐园的同时,也让这一区域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重灾区。“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概念,其后被学界和大众广泛认可。以后中国学界的西部史地研究,也开始以“丝绸之路”为主导进行广泛研究,他们用“北方丝绸之路”指代西北区域,用“南方丝绸之路”指代西南区域,用“海上丝绸之路”指代沿海的其他区域,但后来其研究遭到了巨大的阻力。

 

 

        原因很简单,对中国大西南而言,丝绸并非贸易的核心。事实上,“茶马古道”从提出到现在,“南方丝绸之路”渐渐不被人提及,但依旧争议不断:一些人主张“盐马古道”;一些人则认为是“茶牛古道”。在这一思路之下,许多人有了“茶羊古道”以及“盐牛古道”等等提法,概念的乐趣虽消耗着许多人的热情,却没有贡献出十足的依据。

 

 

Top